9月8日下午,“发言人来了”——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025年民生实事解读活动在政务服务中心举行。辖区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建设局、公共服务局、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四位部门发言人依次登台,“拆盲盒”式打开15件年度民生清单:一条隧道贯通后节省的十分钟通勤时间;一座人行天桥投用后孩子不再冒险横穿马路的安心瞬间;一套覆盖全域的AED电子地图让心脏骤停者重新看见晨曦……从城市血脉到生命救援再到校园街巷,通过生动对话展现区域民生改善新蓝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正把宏大愿景翻译成触手可及的日常幸福。
发布活动现场。伍向前 摄
全域覆盖精准施策 实事清单锚定民生痛点
本次活动以“面对面”形式展开,四位发言人用扎实数据和生动案例,勾勒出民生实事的立体图景。改革发展局“发言人”王晟率先介绍,重庆高新区今年将滚动实施15件民生实事任务,包括9项市级分解任务和6项区级自主任务。”
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王晟。伍向前 摄
这些项目覆盖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多个维度。例如,城市微型公园建设将新增绿色休闲空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助力乡村生态振兴,而区级自主任务,如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大美乡村建设,则直击基层需求。王晟介绍,所有任务均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时限,“确保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通过项目化落实机制,让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福祉。
立体路网攻坚缓堵 出行效率跨越升级
建设局“发言人”万星聚焦城市“血脉”畅通问题。“交通拥堵是市民的急难愁盼,”万星介绍,2025年,重庆高新区建设局将加快构建“穿山畅联、轨道成网、多式协同”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具体包含提速推进科学城隧道、沿山大道等一批重大路桥隧项目,打通未贯通道路、完善配套路、加密次支路,不断完善“六横六纵两环”骨架路网体系,畅通微循环,年内实施48个打通断头路、加密主次支路网项目,加快建设科学城隧道、白市驿隧道2座隧道,计划完工新森大道中段等12个道路项目。
重庆高新区建设局质量安全科科长万星。伍向前 摄
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重庆高新区将持续优化山城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重大南路-纵五路树人小学人行过街天桥等7座立体过街设施,其中3座计划年内完工。同时,不断增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推进7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等5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逐步提升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区域。通过完善路网、优化通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群众出行便捷度。
急救网络全域织密 守护生命“黄金四分钟”
公共服务局“发言人”黄兴云的登场,将焦点转向“生命守护线”。“请记住这个界面:渝快办APP的智慧急救地图。”公共服务局黄兴云点亮手机屏幕,AED定位光点如繁星闪烁。他从“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切入,详述重庆高新区急救能力提升的成果与规划。自2022年起,重庆高新区已建成6个培训基地,覆盖医院、高校等场所,重庆高新区已培育100余名急救导师,5000余名普通市民通过180场培训炼成“救命能手”。
市民提问。伍向前 摄
黄兴云举例道:“5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已将急救纳入课程,企业公益培训则降低了工伤风险。”现场,他展示了一组暖心数据:50余台AED设备投放于学校、景点、社区等密集区,“一台AED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黄兴云呼吁市民积极参与培训,“让急救技能成为城市的温暖底色”。
痛点治理靶向攻坚 周边环境提质增效
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发言人”何宏伟压轴登场,聚焦市民日常“小确幸”——学校医院周边环境。他直面群众反映的“五大痛点”:停车难、设施旧、通道堵、卫生差、秩序乱。针对大学城医院、白市驿五院及3所学校周边存在的停车难、设施旧、通道堵、卫生差、秩序乱问题,实施“一院一校一策”改造。具体措施包括:新增停车位优化引导、修补破损路面及人行道、清理占道经营、加强日常保洁、打击乱贴乱画及噪音扰民。
重庆高新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副主任何宏伟。伍向前 摄
“以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校为例,家长驾车接送常遇拥堵,”何宏伟解释,2025年将通过新增停车位、更新路面、清理占道等措施,实现就医通道“更顺畅”、校园环境“更有序”。他承诺,项目完工后,破碎路面将修复,卫生死角将消除。何宏伟强调:“要让群众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程体验升级,获得感触手可及。”
现场互动市民提问犀利 发言人回应务实
在提问环节,市民代表踊跃举手,问题直击民生痛点。改革发展局王晟回应“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进展时,以虎溪街道成果为例:“通过校社联动,我们引入11家专业组织,年均服务超3000人次,明年将推广至西永街道。”公共服务局黄兴云针对急救培训途径,给出便捷方案:“团体可联系卫生院上门培训,个人通过‘渝快办APP’智慧急救模块报名,考核合格即可成为志愿者。”一位企业代表追问AED查询方式,黄兴云现场演示:“打开‘渝视救’微信小程序,2公里内设备一目了然!”
建设局万星和城建中心何宏伟的答疑同样接地气。万星用数据说服市民:“断头路打通后,绕路距离缩短30%,社区到商圈省时10-15分钟。”何宏伟则承诺环境整治“不留死角”:新增停车位缓解拥堵,加强保洁打击乱贴乱画,“让医院校园周边焕发新生”。
活动尾声,主持人李昊阳总结说:“今天的对话,让民生关切从纸上走入现实。”他重申重庆高新区将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每一件实事办成民心工程。市民代表张先生感慨:“交通和急救项目最打动我,它们让生活更安全、更便捷。”
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李昊阳。 伍向前 摄
本次政策解读活动不仅是一次政策宣介,更体现了重庆高新区“面对面”听民声、解民忧的诚意。随着15件实事的落地,重庆高新区正以行动诠释“民生为大”的现代化图景,书写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市民提问。伍向前 摄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