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联动·同频共振丨优化营商环境 区县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10-2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重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网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区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群众办事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社会认同感日益增强。

大渡口区

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 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少等待更便利

大渡口不动产登记中心对照“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不断精简登记材料、优化登记流程、压缩登记时限、提升服务质效,便民利企成效明显。

全面推行“一窗办理,即办即取”。企业和群众到登记中心办理不动产登记、交易、核税、缴税、缴纳登记费和领取不动产权证书等事宜,只需到一个窗口、交一次材料、与一名工作人员互动,即可一次性全部完成。

大力推广不动产登记“渝快办”。除现场办理外,群众还可以通过“渝快办”手机端、PC端网上实名认证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审核通过后现场领证,有效减少办事群众排队等候时间。

实现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办理”。针对60余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申请人可直接在金融机构申请办理抵押登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当日提交、当日办结。

另外,通过专网直连、数据共享等手段协助,法院司法查封登记可实现“线上不见面办理”。

铜梁区

聚焦靶向治理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铜梁区税务局推行“一网一门一次”高效服务模式,13大类193项涉税事项实现一次上门或零上门办理。

大力推广电子税务局,实现发票领用、纳税申报、优惠办理等14类159项办税事项全程网上通办。9月,网上领用发票比例达91.57%、发票认证比例达99.93%,增值税及附加申报缴税比例达95.3%。

在全区范围内配置15台办税自助终端,实现发票申领、发票代开、发票认证、完税证明打印等涉税事项的自助办理,减少前台排队等候时长,实现税企“双减负”。

加强456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自今年3月纳税服务热线开通以来,通过纳税服务热线共解答涉税问题8265个。

推进“银税互动”线上审批,今年上半年,共发放“银税互动”贷款183笔,金额12434余万元,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巴南区

实现包容普惠创新 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巴南区立足本职、齐心发力、共同创新,全力建设重庆市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实施“一院五平台”建设,确保创新中心功能齐全、运营规范、管理到位、服务精细,实现包容普惠创新,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巴南区主办了第三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中德工业互联网专家国家研讨会暨巴南区智能制造人才项目对接会、首届巴南区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大赛、“助你启航”等赛事活动;成立了重庆巴南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召开院士对接会;还通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月”“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等契机,大力开展科技政策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宣传活动。2017年至2019年,巴南区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共27项。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自然科学奖1项,科技进步奖24项。

北碚区

减环节提时效 行政审批服务能力再提升

北碚区持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努力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能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北碚区将工程审批分为四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牵头单位,建立并联审批协调机制。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实现了网上推送申报资料,进一步提高并联审批的效率;区住房城乡建委实行竣工联合验收,将7项单项验收并联接件、并联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100%纳入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运行,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理,企业申请人可足不出户获得事项申报、审查进度查询等服务,让信息多“跑腿”,企业少跑腿。部分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大幅度减少时间成本。

城口县

网上办案“云审判” 提升司法服务效能

为全面提升司法服务效能,城口县出台了《城口县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整改落实台账》,进一步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分解工作任务,确保群众企业懂政策、知底细、明目标。

重庆市高法院“易诉、易审、易调、易达”四大平台建成后,城口法院全面落实网上办公新要求,进一步提升立案效率,尽量当场收案当场立案,缩短当事人立案时间;引导当事人适用“易诉”“重庆易法院”等网络平台进行网上立案,全面施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证据交换与质证,强力推行全流程无纸化立案,不得以提供纸质材料为由拖延立案;落实诉前委派调解工作,力促案件及时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城口县大力推行“云审判”网上视频开庭,方便了当事人参加诉讼,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邮政专递送达、短信送达、微信送达和网站送达等方式向诉讼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发送通知等,切实提高送达效率。

大足区

减时限减流程 优化营商环境

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大足区通过内部精减、挤压,减时限、减流程、减材料,进一步提升了办件效率。

大足区城管局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便捷度,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及“放管服”工作。坚持“一窗受理”,全面推行全程网办;推广“网上办理”,办事群众还可选择网上申请办理相关政务事项,然后由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实行上门服务。

奉节县

推行“三零”措施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今年以来,奉节县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为服务宗旨,全面推行“三零”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服务“零距离”。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2个企业开办综合窗口,落实3名帮办人员,在各乡镇市场监管所规范设置15个注册登记大厅,实行个体工商户登记“随地办”,经营户在全县范围内可任选注册登记点就近办理。

二是办理“零延时”。协调公安、人社、税务入驻企业开办窗口,一窗收件、并联审批、即办即走,企业注册登记办结时间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注册办结时间从1个工作日缩短至0.5个工作日。

三是登记“零费用”。全面取消企业开办环节收费,通过政府采购解决企业刻制印章费用,据初步统计,6月以来已为企业节约资金15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6314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8.28%。

长寿区

三举措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 优化营商环境

长寿区大力实施金融赋能行动,三举措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邀请律师事务所对辖区重点企业进行梳理,筛选出卡沃物流、辉杰动力机械等20家可在成长板挂牌的企业。联合重庆股转中心对企业进行走访,并就挂牌上市条件和补助政策进行宣传。

二是建立保险行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区保险行业协会与区人民法院对接,探索建立保险纠纷调诉对接机制,制定《反保险欺诈告知书》《告交通事故伤者书》文本。

三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多项监测指标,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差别化信贷优惠政策。通过开展政银担合作贷款,新增贷款31笔4080万元,累计为48家企业提供6610万元资金支持。

涪陵区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涪陵区住房城乡建委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切实提升建筑许可审批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改变原有“一刀切”的审批方式,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实现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等差别化管理。

严格按要求取消一批前置、合并一批事项、压缩一批环节、承诺一批材料,在此过程中,各阶段做到一张清单告知、一份指南办事、一张表单申报、一个平台流转。实现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80个工作日以内。建筑许可审批提速50%以上。

扎实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大厅共设立了9个综合服务窗口,实行窗口一次受理、后台自动分送、业务同步办理、结果实时推送,实现了“一个窗口”接件、出件率100%。

设立咨询台、自助服务区、联合会审室等区域,投放专用叫号机、查询机等服务设备,提供便民化的办事服务设施。实现线上办事“一号申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办事群众照单“点菜”,审批阳光透明。据统计,2019年审批平台办理施工许可136项,完成竣工验收122项。

忠县

专人负责缩减流程 获得用气更便利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获得用气的便利度和时效,忠县燃气公司深化“放管服”改革,对客户报装、维修、通气业务引入“客户代表专人服务负责制”。

专人跟进服务。客户代表专人负责对需要天然气新安、维修、改造、通气等项目的客户提供咨询协调服务,并跟踪落实后续实施情况。

进一步缩减流程。客户用气流程由以前的9个减至3个环节,一般非居客户从提出用气需求至供气企业商议用气方案不超过5个工作日,设计审查备案不超过1个工作日,竣工验收不超过3个工作日,通气不超过2个工作日。

开设商业用气特殊窗口。优化窗口服务,开设商业用气特殊窗口,提供商业用气“一对一”服务,进一步精简办理资料,简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长。

推动用气业务网上办理。成功拓展网上办理渠道,推广重庆燃气网上营业厅,让用户足不出户办理各项业务,大力提升服务便捷度和客户满意度。目前,网上缴费率已达到60%,用户可利用微信、支付宝、银行代扣的方式缴费,通过微信的服务界面绑定用户号,可实时查询气费余额、享受账单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