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是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的重要手段。5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全市力争启动棚户区改造10万户,更多群众将实现“宜居”梦想。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坚持以城镇C、D级危房为重点实施棚户区改造,全面开展对城镇危房状况排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居住安全。“十三五”时期,全市共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24.78万户、2787.56万平方米,直接惠及群众约87万人。
5月11日,南岸区铜元局长江村,原本的棚户区如今大变样,居民行走在宽敞整洁的阶梯上。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不仅如此,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发展战略,持续加快对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棚户区,尤其是对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C、D级危房实施改造,在服务民生、保障安全的同时,也为城市重点区域的更新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比如,位于沙坪坝区杨梨路的市模具中心、市标准件工具厂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棚户区333户,房屋建成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大部分为C、D级危房。2019年,该片区被纳入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计划后,当年8月完成了一期124户房屋征收和群众搬迁工作。今年4月,片区二期工程启动棚改,目前已基本完成房屋征收和群众安置。
5月11日,沙坪坝区市模具中心、市标准件工具厂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片区,即将搬迁的住户正在收拾屋子。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充分考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有机更新、城市文脉传承等因素,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棚户区,通过“保留—改造—提升”的方式,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肌理和空间尺度,提升人文内涵。
5月11日,南岸区铜元局长江村,原本的棚户区如今大变样,居民在亭子内休憩聊天。记者 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去年12月完工的南岸区长江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就是我市通过棚改留住城市记忆的一个剪影。南岸区上新街房管所工程部主任蒋锐介绍,长江电工厂的前身是拥有百余年历史、凝聚老重庆工业记忆的铜元局。这个棚改项目涉及居民591户,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屋面渗漏、污水横流、违章搭建等问题突出。2019年,南岸区对铜元局长江村家属区实施了保护性修缮加固和环境设施改造措施,不仅将破旧的房屋修葺一新,路面和绿化得到了修护,还增设了健身游乐设施和文化景观。
5月11日,南岸区铜元局长江村,原本的棚户区如今大变样,居民在广场遛狗。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该家属区居民李富芳告诉记者,因为家属区环境脏乱差,她曾在外面租房住,今年初刚把家搬了回来。“小区配套一应俱全。改造后还原的工业文化景观,还把我带回入厂时的青春岁月,我决定搬回来就不走了。”
5月11日,南岸区铜元局长江村,原本的棚户区如今大变样,居民李富芳在房屋前整理花盆。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市住房城乡建委表示,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重点解决危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有序推进成片拆除和修缮加固及改扩建类棚户区改造。2021年,全市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2万户,长嘉汇大景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半岛、井双片区等重点区域的棚改项目正加快攻坚推进。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