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重庆举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重庆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
接下来,重庆如何加速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出席发布会的嘉宾对此作了解答。
“信用成渝”成为全国区域信用建设先行区
区域信用统一是破除地方信用壁垒、打通区域市场微循环的关键举措。今年5月,重庆和成都签署共建“信用成渝”框架协议,两地共建信用合作机制、共享信用信息资源、共促信用监管协同,“信用成渝”成为全国区域信用建设的先行区和试验田。
具体来看,两地出台构建了成渝地区信用监管体系实施意见,建立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联合的信用监管机制,共同制定全国首个跨省市场监管领域免罚清单,统一26项药品安全监管标准,制发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等9个信用专项政策;推进信用修复、信用奖惩、信用合规等信用信息跨区域互认,打造成渝“可信数据空间”;重庆建成“山城有信”“渝悦信用”等多个信用监管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37个市级部门信息联通,归集涉企信息1.5亿条,公示系统访问量70亿次。
此外,重庆还建成运行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截至目前累计调解矛盾纠纷95件,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发现问题同比下降8.75%,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帮助经营主体获得授信金额超2240亿元,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问题检出率从2019年的16.25%下降到2024年的3.34%,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等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促进商品市场统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围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出三招“组合拳”。
第一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培育渝中区、江北区等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5个,涪陵综保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改革试点基地20个,长安汽车、华峰化工等具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能力的“排头兵”企业52家。目前,全市有87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璧山智能网联汽车、西永汽车电子等两个内外贸一体化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第二招,畅通商贸流通,打通区域市场壁垒,与四川、湖北、山东、海南等省市建立联保联供协作机制。2024年,重庆产蔬菜、水果约有40%销往市外市场,举办鲁渝产销对接大会等97次产销对接活动,采购金额超过22亿元。
第三招,加强消费联动,促进市场深度融合。解放碑—朝天门、来福士购物中心、春熙路商圈、成都IFS等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重庆与四川共同发布十八梯、下浩里、宽窄巷子、东郊记忆等65个高品质消费新场景,联动开展“双城消费节”等1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渝悦重庆”“蜀里安逸”等特色消费品牌“出圈”。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重庆持续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推动交通运输跨区域统筹布局。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一体化,累计实施成渝中线等重大交通项目100余个,川渝省际通道已达到30个,成渝双核、毗邻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直达。
强化交通运输跨方式一体衔接。大力推动铁水联运,中心城区果园港、万州新田港、涪陵龙头港、江津珞璜港等四大枢纽港口全部实现铁路进港,江津兰家沱港、万州红溪沟港、长寿江北港等3个港口也接入了铁路专用线,降低大宗货物转运成本。2024年,全市铁水联运集装箱量达5.6万标箱、同比增长22%,周边省市的货物在我市港口货运量比重达50%。
同时,重庆积极推进临港产业发展,促进现代产业经济与长江航运融合发展;促进交通、文旅、邮政等融合发展,市内及周边旅游直通车已覆盖全市100%的5A级景区和90%的4A级景区;创新打造“邮运通”品牌,累计建成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648个,农村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大力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低运价比较优势,2024年,全市水路货物周转量约占综合交通货物周转量的63%,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重庆围绕平台统一、区域协同和全国联通三个方面,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统一全市要素交易平台,打造全市综合性资源要素交易平台,推动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要素资源进入平台,已涵盖8大类、30多项交易品种,年交易规模约4000亿元。
深化川渝要素市场协同。重庆与四川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共享专区”,汇集两地市场主体14.5万家,联合发布项目信息9万余条;推出“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已累计完成碳排放交易2000余吨;搭建“川渝共同产权市场”,协同四川联合推介项目14万余宗,涉及金额4000亿元。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率先完成CA数字证书全国互认,帮助企业实现跨省投标“零门槛”;搭建全国性司法拍卖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覆盖31个省份,为全国3000余家法院提供拍卖服务;持续为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和多个省市医保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起区域全覆盖、全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在北京、湖北、西藏、宁夏、青海等多个省市为当地国有企业开展跨区域交易服务,也为全国2/3以上的中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任务,是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重要手段。重庆从三方面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积极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各区县、各部门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清单。
二是全力实施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共清理各类规定文件630个。
三是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结合全国通用指标体系,设置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等20个指标,全面系统评估各区县、各部门落实市场准入制度情况。
据了解,重庆还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将于今年5月—10月,集中清理一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