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高水平打造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川渝党政代表团在渝参观调研氢能、数字、算力等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27 07:10
发布时间:2025-08-27 07:1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氢燃料汽车赛道机遇无穷!”“成渝氢走廊建设大有希望!”8月26日,川渝党政代表团一行走进庆铃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研发中心,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氢动力模块等产品后,不少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当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川渝党政代表团走进庆铃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研发中心、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重庆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调研,触摸高水平打造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的脉动。

“在‘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重要节点,召开此次川渝党政联席会议,对开启双城经济圈第二个五年新征程意义重大。”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说,重庆将持续强化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携手四川共同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欧亚大陆通道综合枢纽、推动重大改革先行先试,加快实施年度100个合作重点任务、320个共建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双城经济圈“十四五”圆满收官。

提速建设“成渝氢走廊”

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9点30分左右,川渝党政代表团来到庆铃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研发中心。134千瓦氢动力模块、300千瓦氢动力模块、轻卡电驱桥、重卡电驱桥等多款产品纷纷亮相,代表团成员边走边参观,不时拿出手机拍照。

“该研发中心于2025年4月建成投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研发中心。”川渝党政代表团成员一边走,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不时驻足询问交流。

据介绍,在研发中心支撑下,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制造4款氢燃料电池系统,推出4.5—49吨全谱系动力卡车,助力成渝地区在国内率先实现氢能货车的高速干线示范运行。截至2025年7月,川渝两地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577辆,建成加氢站34座,示范规模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抢抓氢燃料汽车新赛道,我们占据了先发优势。”九龙坡区委书记覃昌德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九龙坡将发挥博世氢动力等企业的带动作用,集聚壮大一批氢能核心零部件和整车企业,联合打造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渝蓉高速、成渝高速等氢能干线物流,为高水平打造成渝氢走廊作出更多贡献。

不仅“成渝氢走廊”建设渐入佳境,川渝还合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沙坪坝区委书记祁美文介绍,沙坪坝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关键赛道,坚持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拓展提升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将积极融入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更好链接资本、人才、技术;将突出口岸枢纽赋能,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联动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行效能,更好服务川渝汽车等货物跨越山海、联通世界。

“可以说,川渝两地正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思路,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在参观调研中表示,当前,全国每9辆汽车中,就有1辆产自川渝;今年1—7月,汽车产量超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75.5万辆,汽车出口39.6万辆。

王志杰介绍,下一步,川渝两地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发展方向,突出“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持续完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汽车全产业链,拓展提升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持续推动汽车产业产品向上、技术向上、产业链向上、品牌向上,共同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携手建设“数字成渝”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10点30分,代表团一行来到位于江北区的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城市运行的各项数据,水、电、气、通讯、桥梁、隧道、轨道、管网等城市体征指标一目了然。代表团不少成员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幕。

这里是赋能重庆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数字大脑”,截至今年7月已贯通数字化应用366个,累计处理事件超过1600万件,办结率达到97.3%。

“什么是数字资源‘一本账’?”“什么是数据要素‘一组库’?”“什么是感知态势‘一张屏’?”在工作人员十几分钟的讲解中,代表团成员频频提问、深入交流。

当前,川渝两地正携手推进“数字成渝”建设,积极探索区域“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体制机制和韧性城市建设新路径,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重庆城市体量超大、结构复杂,对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提出了极高要求。很难想象,一座3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其运行数据竟能如此清晰地汇聚于一张屏幕之上。”听了介绍,代表团成员纷纷感慨。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认为,重庆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全国领先,为四川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参考,“未来,我们在数字应用赋能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从而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不仅在市级层面建成治理中心,重庆41个区县(开发区)也都建成治理中心,1031个镇街基层治理中心同步投入运行,实现了多级联动、高效协同。

以北碚区为例,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集成多部门协同治理功能,通过7400余个“雪亮工程”摄像头等手段,智能识别占道经营等问题,并自动生成案件、流转处置。

“下一步,北碚将聚焦城市发展、服务、安全与治理中的难点,依托‘城市大脑’数智底座,突出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建设的双向赋能,深化应用场景一体化建设,加快谋划一批具有北碚辨识度的‘AI+综合场景’标志性成果。”北碚区委书记林旭阳说。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主任廖晴川表示,未来,重庆将持续推动川渝大数据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两地数智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探索完善两地多跨协同应急响应体系,聚焦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的实战实效联动场景,深化共建城市治理AI+应用,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精细化治理水平。

共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持续发力算力经济

11点30分,代表团来到重庆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联动力),了解重庆新型枢纽算力建设的情况。

“视联动力凭借自主研发的国产安全通信协议——‘V2V视联网’协议技术,摆脱了西方IP技术体系,实现数据传输时延每百公里仅0.56毫秒。”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代表团成员啧啧称赞。

正是依托“V2V视联网”协议,视联动力参与“疆算入渝”国家级任务,以新疆为算力供给、重庆为算力枢纽,构建服务全国、辐射东盟的西部算力网,助力重庆构建国内首个“一网多能、一网多用”的自主可控视联网底座。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是双城经济圈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坚实底气。据了解,成渝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8个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29个、算力规模超20000P,形成“一顶一备”的工业互联网标识战略生态,两省市工业互联网标识累计注册量、解析量均突破410亿个(次)。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力打造基于绿色能源与新型算力融合联动的‘疆算入渝’示范引领工程。”渝中区委书记黄茂军表示,下一步,渝中区将提速打造西部算力产业新高地,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具体来看,渝中将全力推进“疆算入渝”示范工程,组织中电算力等企业在哈密伊吾投建算力资源,今年内实现纳管算力规模超4000P;将提速建设重庆市算力产业园,引入算力企业超50家,集聚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超400家,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力争超300亿元;将重点支持市设计院“灵基智城”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推广,打造“钢铁质检机器人”等一批实战实用智能体,赋能生产、生活、治理等多领域场景。

在调研现场,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路松明感叹,“今天考察调研重庆,我的总体感受是,当前,科技正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推动城市治理、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特别是AI正赋能千行百业,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重庆将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为契机,加快推动川渝两地共建一体化算力体系。”廖晴川说,下一步,重庆将加速形成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点城市边缘数据中心,推动“疆算入渝”算力共用,迭代建设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推动闲散算力资源高效整合、跨区协同调配,充分释放算力资源价值。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