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携手打造的全国首个文明实践跨省协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记者获悉,自2024年启动“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两地以“跨省共建”模式创新打造文明实践“一廊四带”,组建跨区域宣讲队伍2000余支,联合开展文化活动8000余场,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升级,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记者了解到,两地围绕泸永江、资大文旅、川渝高竹新区和万达开4个区域发展经济圈,结合资源禀赋,合理设置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东北渝北和川东北渝东北4条特色文明实践带,串珠成链形成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
线下,两地大力整合资源,共建文明实践广场、新风礼堂、主题公园等阵地,每条文明实践带都联动打造1—2个示范综合体,推动阵地由物理性、行政区域性向功能性、区域合作性转变。线上,打通“文明兴蓉”等平台数据壁垒,搭建“一张网”,跨区注册志愿者超50万人。
为确保“跨省协同”持续深化,两地建立联席会议、年度轮值等工作机制。省级层面每半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毗邻区县轮流担任召集单位,每季度召开区域联席会议。目前,4条文明实践带已签署4个区域合作协议。
在“跨区联动”方面,两地统筹专业与民间宣讲力量,跨区域组建“川渝名师工作室”等基层宣讲队伍2000余支,5万多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参与。联合编创宣讲作品超6000部,创新开展巡回交互宣讲3万余场次,打造“理响巴蜀”等宣讲品牌。同时推出“成渝地·巴蜀情”等特色品牌20余个,开展“川渝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8000余场次,推行川渝阅读“一卡通”,实现129家图书馆通借通还。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