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谢礼国介绍,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348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70万人以上。
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谢礼国介绍,重庆出台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推出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6方面19条硬核举措。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重庆打造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促进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我们重点从政策扶持、岗位供给、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林峰介绍,扶持企业稳岗,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给予每人1万元的社会保险补贴;助力个人求职,对到12个县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本科、硕士、博士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2000元、3000元的就业补贴;支持创新创业,对首次在渝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8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提供个人最高50万元、企业最高6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据了解,我市累计为青年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资金超50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80亿元,帮助超100万人端稳工作饭碗。
我市还实施万名大学生基层就业行动,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岗位超18万个;实施百日千万招聘等专项行动,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3万余场,筹集就业岗位超500万个;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等,开发科研类、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超50万个。
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拓展至266个
五年来,重庆全域促进社保参保扩面,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633万、664万和677万人。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比由“十三五”末的51:49优化为59:41,更多人选择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职工养老保险。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胡京介绍,我市积极推动社保服务优化升级,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保服务体系。在线上,群众可在“渝快办”办理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118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点登录、全网通办”。在线下,市区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全面推行“一窗综办”服务模式。此外,群众还可在全市4250个银行网点、2273个社保卡服务网点办理相关业务,实现社保服务全天候不间断。
重庆还打造多元服务场景,先后创新打造“参保直通车”“乐享退休”“工伤无忧”等智慧应用场景,完成22项参保管理类、23项养老待遇类、18项工伤待遇类业务精准画像和智能推送,推进“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此外,我市已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至266个,实现就医购药“一卡通用”、轨道公交“一卡通乘”。
博士后连续4年招收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
“五年来,重庆聚势赋能促发展,让人才更安心。”谢礼国介绍,我市积极拓展渠道精准引才,每年引育卓越工程师1万名以上,博士后连续4年招收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郑夕明介绍,重庆从资助、招收、培养、管理、服务、平台六个方面发力,全方位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创业。
具体来看,我市采取“能设尽设”等措施,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全市博士后科研站点增至590个,较2020年增长40%;设立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等博士后资助项目,给予最高60万元/人资助,并根据科研项目情况给予5万—30万元项目经费;畅通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进站1年可申报副高级职称,出站最快1年可申报正高级职称。
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苏静介绍,重庆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市技工教育专业与全市重点产业的匹配度达到86%,每年为重庆先进制造业、现代生活服务业等输送高技能人才10万余人。
五年来,全市还免费开展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走上了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健全以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200万人次获得技能等级证书,191名技能人才获评特级、首席技师。
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0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18%;高技能人才增至179.5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72%,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2%,保持西部领先。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