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名单公布 重庆两家单位入选

发布时间:2025-10-14 07:02
发布时间:2025-10-14 07:0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0月13日,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重庆两家单位入选,分别是由嘉陵江实验室建设的数智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及由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的生物医药(疫苗和抗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据介绍,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是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服务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的,依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为建设主体,围绕构建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集聚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整合产学研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要素,服务产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转化、协同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功能性载体。今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申报认定工作。经申报、推荐和评审,最终认定65家单位为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记者了解到,嘉陵江实验室作为我市布局建设的四大重庆实验室之一,聚焦“数智+装备”主攻方向,打造了国内首个以概念验证、研发测试为核心的数智装备研究平台集群。目前,实验室已聚集超过200名科研人员,建设了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系统、微纳器件及系统等科研平台,初步形成云边端协同计算、多任务协同控制等多学科研发的综合能力。

数智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自建设以来,坚持“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双轮驱动,一方面依托嘉陵江实验室在数智基座、智能机器人、特种装备等七大方向的科研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后盾;另一方面联合赛力斯、宇树科技等企业,探索出“产业专利池+定向转化+伴随式服务”的运营模式。

截至今年9月,该中心已累计服务企业及创新主体超过80家,推动专利转让、许可等交易50余件,交易金额突破3000万元。针对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中心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路径,协助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余项,融资金额近1亿元。

重庆国际生物城是我市唯一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重点关键产业园,已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临床验证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领衔的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为核心的“1院5中心10平台”高能级创新生态。2024年,其产值规模已超1000亿元。

由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的生物医药(疫苗和抗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依托产业园区、链主企业和重点高校院所,集聚技术、数据、人才、产业、资本等要素资源,在运营模式、交易模式、特色服务等方面深入探索,已经打造出“产业专利池+专利拍卖+伴随式靶向服务”为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实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1575项,金额超过5.5亿元;帮助21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2项,融资金额超过4.9亿元。

根据《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管理工作指引(暂行)》,获得认定后,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应当立足自身功能定位,面向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创新发展需求,促进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效开展专利技术转化对接,加快推进专利产业化进程,开展产业知识产权专业服务。

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为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鼓励支持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承担实施有关重点项目;指导支持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各类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基金、金融机构等密切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转化对接、投融资等服务,打通知识产权转化“最后一公里”,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运营相关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进一步提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能力水平,更好推动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