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长江索道北站,“种草官”在千面重庆数字影院打卡拍照。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在“种草官”李玉娟的手机里,有这样一个画面:江水在脚下奔流,轨道从桥上过,镜头一转,洪崖洞的灯火已层层叠叠亮了起来。
“重庆这座城市,空间好像被折叠又展开,每次抬头、转身,都可能撞见一个让你忍不住想打卡消费的新场景。”李玉娟感叹。
这正是重庆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地形,向上延伸至“云端”、向下挖掘至“洞天”、垂直整合江与岸,进而营造丰富多元消费场景的缩影。如今,“8D魔幻”已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标签,更成为驱动消费增长的强劲引擎。
立体交通,让“流量”变“留量”
“快看!前面就是湖广会馆!”“旁边是洪崖洞!”10月13日下午,长江索道的轿厢缓缓滑过江心,“种草官”们的赞叹声与快门声此起彼伏。
这横跨长江的索道,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解读重庆立体消费格局的“空中观景台”。
长江索道工作人员介绍:“索道连接渝中与南岸,乘客不仅能体验跨越长江的独特感受,还能将崖壁步道、层叠建筑群尽收眼底。这种沉浸式观光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流动的消费场景。”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长江索道”搜索量环比上涨226%,“索道附近酒店”搜索量上涨222%。
而重庆另一张“8D魔幻”名片——跨座式轨道2号线李子坝站,凭借“轨道穿楼”的视觉奇观,也已经从单纯的出行节点,升级为一条流动的“消费传送带”。
在李子坝站周边,20多家特色小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了地道重庆小面、创意城市文创等多元业态。游客纷至沓来,带动周边餐饮与纪念品消费持续升温。
在这股消费热潮中,餐饮业态表现尤为亮眼。
距离李子坝轨道站仅500米的李子坝梁山鸡店,每逢假期便一座难求。“超过一半的客人是专程前来打卡的外地游客。”店员介绍,不少游客看完“轨道穿楼”,便顺道来这里品尝重庆特色美食。
利用轨道风景做文章的远不止李子坝。今年初,在江北相国寺码头的“江北a~台”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新晋热点。游客们借位拍摄“吞下”驶过的轨道列车,创意互动不仅吸引大量年轻人专程前来,也带动了周边茶饮、文创摊位的人气飙升。
借势而为,“江崖街洞天”带动消费增长
对地形的创新运用,远不止于现有交通。
近年来,重庆通过构建“江崖街洞天”消费空间体系,先后建成286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复合场景。这些场景直接带动沿线商铺租金上涨15%至20%。
在渝中区戴家巷崖壁后街,悬崖边缘9个巨型橙色集装箱错落堆叠,构成长江畔独具特色的青年社交地标。
“这个视角太出片了,能把索道、江景和崖壁咖啡馆同时收进画面。”10月13日下午,“种草官”李玉娟在悬挑观景平台录制Vlog,“我身后就是网红‘咖啡洞天’,这是真正的‘悬崖边的仪式感’。”
在戴家巷崖壁后街,游客不仅可俯瞰长江奔流与索道穿行,还能品尝美味咖啡,这种“上天入地”的沉浸式体验,正是重庆将地形优势转化为消费场景魅力的集中体现。
据戴家巷运营方、渝中区长翔公司负责人介绍,凭借独特的崖壁临江地形,这条不足200米的街巷已成功汇聚40余家特色店铺,形成兼具山城气质与现代活力的崖壁主题消费街区。
放眼重庆全城,利用地形空间打造创新消费场景的案例遍地开花——
向天索要空间:世贸大厦打造了重庆首个策展式天台“城市空中乐园”,将曾经被忽视的屋顶,转变为可俯瞰两江四岸全景,集展览、轻食、社交于一体的时尚消费高地。
向地挖掘潜能:众多商家利用防空洞的纵深空间,构建沉浸式餐饮消费场景,从洞穴火锅到防空洞书屋,“洞穴经济”为消费者提供了夏可纳凉、冬可避风的独特体验。
创新场景,“8D魔幻”潜能持续释放
排队等候搭乘长江索道的长龙、李子坝观景台翘首期待列车穿楼的密集身影……这些场景,是重庆对城市基因的极致挖掘,也共同构成了重庆消费的全新吸引力。
如今,在江北观音桥商圈的北仓文创园,工业遗址变成“洞天福地”,拓展了消费空间,展示了城市形象;来福士云端乐园、云端之眼、WFC观景台等20余个天台群落,涵盖高空观景、云端漫步、餐饮休闲等业态,节日期间日均人流量达5万人次。
事实上,重庆消费新场景的繁荣,离不开政策引领与顶层设计支撑。
《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以消费提质扩容为核心,创新模式业态,提升国际消费引领力;
今年7月出台的《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出,依托“江崖街洞天”地貌特色,支持防空洞改造火锅店、茶馆等“山城洞天”场景,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城在山上,山在城中。重庆,这座天生的“8D魔幻城市”,将地理的复杂性转化为消费的丰富性,通过立体交通串联消费场景,借势地形打造消费新空间,不仅创造了“轨道穿楼”“索道过江”等独具辨识度的消费符号,更形成了“交通即场景、地形即消费”的创新模式。
“8D魔幻”地形,正转化为可感可触、感性温暖的消费符号。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