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十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2025中国火锅产业创新大会在重庆国博中心召开,众多专家学者与火锅产业链企业家齐聚,围绕火锅全球化展开深度探讨,为重庆火锅的海外拓展提供经验与思路。
据重庆火锅产业协会不完全统计,重庆火锅企业已累计在海外开设200多家店,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火锅作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背后蕴藏着上千亿元的产值潜力。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火锅产业正迎来“从产品到模式、从本土到全球”的全面革新。
战略先行
真正的出海,需要企业专注于国际化
在全球餐饮市场格局重构的当下,火锅出海应注意哪些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战略先行是核心前提。
“出海需要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朱光玉火锅馆创始合伙人李扬直言不讳地指出,出海有“真出海”与“假出海”之分:所谓“假出海”,即简单地授权加盟、收取加工费,而品牌与海外门店实质上脱节;真正的出海,则需要企业专注于国际化,分阶段扎实推进。
李扬以朱光玉火锅馆出海为例展开论述:“从马来西亚到澳大利亚,每个市场都是我们贯彻品牌战略而选择的试验田。其中,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直营店仅用93天就完成筹建,这种速度正是战略重要性的体现。”
弗若斯特沙利文合伙人张葛建用数据佐证了出海机遇:“中国以外的全球火锅市场规模接近400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超过140亿美元,相比于中国万亿人民币级别的火锅市场,还有巨大成长空间。”他强调,中国国力提升带动文化输出,为火锅出海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大龙燚联合创始人王文军则提醒企业量力而行:“只要团队准备就绪,任何时候都是出海良机,前提是必须具备完善的运营标准体系、人才梯队和供应链支撑。”他特别指出,寻找当地合伙人可以显著降低出海风险,缩短市场适应周期。
客群定位
从“深耕华人胃”到“征服世界胃”,不能简单“复制粘贴”
火锅出海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定义目标客群:是固守华人市场,还是勇敢瞄准主流消费群体?这直接决定了品牌的选址策略、产品结构和营销方式。
快乐小羊副总裁杨鸥分享了北派火锅的成功经验:“在欧美市场,华人仅占人口的1%左右。如果只做华人生意,市场天花板显而易见。”为此,快乐小羊调整产品结构,将门店开进主流人群社区,实现了客群结构的根本转变。
“我们的‘骨汤+中草药’锅底符合健康饮食趋势,牛羊肉主食也容易被西方顾客接受。关键在于产品必须过硬。”杨鸥说道。
王文军用两个案例说明了客群定位的差异性:“我们在新西兰的门店仍以华人顾客为主,在西班牙的门店则通过定制‘微微辣’锅底、增加烤肉品类,成功将本地顾客的比例提升到八成多。”
他认为,海外开店本质上是“二次创业”,必须深入了解当地消费习惯,而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国内模式。
李扬从用户体验角度提出创新思路:“在马来西亚,我们发现聚会是核心需求,于是在面积2500平方米的门店中设置KTV包间,极大提升了顾客满意度。”他强调,无论面向何种客群,提升客户满意度才是根本。
支撑体系
“后台”至关重要,供应链合规与数字化建设尤其值得关注
火锅出海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后台支撑体系,其中供应链合规与数字化建设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
在供应链方面,杨鸥指出:“海外对智能化设备需求迫切,因为人工成本极高。中国的智能送餐车、收餐车等设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他提到,苕粉等特色食材出口潜力巨大,中国供应链企业应把握这一机遇。
王文军强调:“供应链需要获得欧美资质认证,符合当地法规要求。”李扬则提出“共创”理念,强调供应链企业与出海品牌共同开发适合当地市场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睿食拓副总裁张元介绍,目前其后台系统已覆盖全球35个国家,能够实现全球经营数据的实时监控和供应链追踪,“做到了‘大脑在中国,毛细血管在全球’。”
张葛建建议,出海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进行菜品、系统的本土化创新,这是餐饮文化成功输出的基础。”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