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重庆果园港,“重轮集3019”货轮缓缓靠岸,“宜宾港—果园港”锂电池运输航线首航成功。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10月27日上午10时许,薄雾中的重庆果园港,“重轮集3019”货轮缓缓靠岸。这艘装载着10个标准集装箱锂电池的货轮,历经两天航程,在智能监控系统的全程护航下安全抵达,标志着“宜宾港—果园港”锂电池运输航线首航成功。
从散货、普通集装箱到危险品锂电池,从4条试点航线到10条航线网络,从试点摸索到常态化运行,“千里轻舟”货运班轮三个月的运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累计完成货运量100万吨,节约交通物流成本超500万元,降幅达25%。
“千里轻舟”以轻、快、定、省、灵的独特优势,激活长江上游的千里水道,畅通内河航运的“毛细血管”,在降本增效中书写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庆答卷。
算细账:
一条航线带来的乘法效应
初秋的涪陵白涛港,装卸机械有节奏地挥动长臂,一批批磷矿石从岸边堆场转运上船。这个一度冷清的码头,因为“千里轻舟”的到来,重新忙碌起来。
“每个月能节省20多万元运费,一年就超240万元,相当于多请12名技术工人的工资。”涪陵某化工企业物流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细账:以前从白涛到云南水富全靠公路运输,运价高、时效不稳定,“现在班轮每周一班,定时定点,成本降了,供应链更稳了。”
江津珞璜港的一家粮油公司也尝到了甜头。“以前走公路,2300元一个标箱,现在水运优惠价1848元。”公司负责人说,更让他满意的是智慧平台的便捷,“像网购一样,手机上看船期表、一键下单,货物运到哪儿实时可查,省心又省力。”
这样的故事,在长江沿线不断上演。
三个月来,“千里轻舟”累计完成货运量100万吨,节约交通物流成本超500万元,降幅达25%。集装箱运输的降本效果更为明显,例如果园港至水富港航线,公路运价3300元/标箱,水运优惠价2100元,降幅达36%。
数字背后,是运输方式的深刻变革。市交通运输委负责人介绍,开行“千里轻舟”货运班轮,正是要充分释放水运运价低、运量大、能耗低的比较优势,调整重庆的运输结构。
“千里轻舟”所载货物中,矿建材料、化工原料等大宗货物占比超90%,集装箱吞吐量稳步提升。
锂电池航线的开通,更是一个标志性节点。锂电池属于危险品第9类,对运输安全要求极高,需要专业包装、温控监测、应急预案,对船舶设备、人员资质、全程监管都有特殊标准。能安全承运锂电池,说明“千里轻舟”在安全管理、智能监控、应急响应等方面已形成成熟体系。
更重要的是,这条航线直接服务于宁德时代等新能源龙头企业,打通了宜宾至重庆新能源产业走廊的物流动脉,预计年运输量可达2.5万标箱。从服务传统散货到服务高端制造,“千里轻舟”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跨越。
破困局:
让“黄金水道”真正流金淌银
重庆,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114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2.3亿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日益巩固。但是,长江重庆段日均船舶仅200多艘,嘉陵江、乌江支流更不足10艘,而长江江苏段日均通航量超过3000艘。黄金水道,潜力远未充分释放。
症结在哪里?
市交通运输委负责人表示,“大船通吃”的传统思维束缚了发展空间。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船舶大型化,全市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突破5370载重吨,远高于长江水系14省市平均1570吨的水平。大船固然高效,但难以适应支流航道和中小码头。大量闲置的中小型码头、丰富的支流水运资源,因为“船不对路”而沉睡。
“千里轻舟”的破局之道,就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现有运行主力船舶为1000—3000吨级,可根据货源灵活选择船型。这些“小轻舟”装卸便捷、组货快速,既能在长江干线穿梭,也能深入嘉陵江、乌江支流,盘活了一批中小码头,延伸了水运服务纵深。开州港到万州新田港、涪陵珍溪码头到南岸茂霞码头……一条条支流航线的开通,让水运“毛细血管”畅通起来。
轻只是表象,核心是快、定、省、灵的系统优势。交通、海事、航道等部门联动,对“千里轻舟”班轮实行靠泊、作业、航行、过闸、检验、政务等全程优先服务。重庆海事局出台8项特别措施,包括“一对一”帮扶、“点对点”预警、“不打扰”监管、政务服务绿色通道等。长江重庆航道局采取“一滩一测”、航标优化调整、“舍宽保深”等措施,保障3000吨级船舶常年满载通行至枢纽港。
定港口、定航线、定班期、定时刻、定船舶,“五定”班轮模式改变了固化的运输习惯,让水运像公交车一样准点可靠。某企业采购经理坦言:“以前找车运输要提前三天协调,现在看船期表直接下单,就像坐高铁一样心里有数。”
数字赋能是另一大亮点。7月25日,“千里轻舟”智慧航运平台上线,实现航线发布、在线订舱、货物追踪等全流程线上化。随后,AI智能体上线,具备智能咨询、船期查询、业务引导等功能,7×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
这场变革,得到市场主体的积极响应。9月26日,“千里轻舟”发展联盟成立,首批成员汇聚港口运营、水路运输、道路运输、货物代理、生产制造、数字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110余家单位。重庆物流集团承担5条试点航线运输任务,大业建材、民生、新长丰、货拉拉、希迪智驾等国企和民企积极参与。浙商银行重庆分行为2艘1500吨级新能源船舶提供了全市首笔“千里轻舟”专项贷款800万元。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协同共赢的格局正在形成。
向未来: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三个月试点,“千里轻舟”初步构建起干支配套、水陆衔接、覆盖川渝滇、辐射中西部的班轮化运输网络,基本实现了“开得动、稳得住、有效益、有口碑”的初期目标。但行至中流,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试点航线船舶平均装载率仅55%,低于80%的盈亏平衡点,企业让利运行。货源对流不均衡,返程空载率较高。例如,珞璜至万州航线下水运输2460吨,上水仅950吨;果园港至水富航线上水运输14万吨,下水仅7万吨。嘉陵江航道瓶颈问题突出,今年积压船舶最多达48艘,最长滞留36天,乌江彭水枢纽实际年通过能力不足设计能力的12%。
这些问题,既是成长的烦恼,也是转型的契机。“千里轻舟”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关键期。市交通运输委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到今年底,“千里轻舟”10条试点航线将累计完成货运量150万吨左右;到2027年,常态化运行航线达到20条,累计完成货运量1000万吨,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10亿元。
为此,重庆将建立长江上游多式联运体系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将水路货运增量完成率等核心指标纳入区县年度绩效考核;实施“货源深耕”计划,建立动态货源数据库,制定一区(县)一策、一企一策、一货一策等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力争年底前推动150万吨以上货物实现“公转水”。
同时,重庆将重点打造嘉陵江航线、锂电池航线、奉节脐橙滚装甩挂运输等精品航线。完善码头设施,加强航道专项维护,尽快实现嘉陵江草街至涪江渭沱段35.5公里航道夜航;优化运力结构,推广“拖船+驳船”顶推船队运输模式,打造1000吨级新能源清洁能源船队;深化AI智能体应用,按月迭代、小步快跑,推动在智能报价、物流方案、风险预警等核心功能上的突破;加快出台支持“千里轻舟”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船舶建造、智慧航运发展、“公转水”增量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从激活一条条航线到带动一个个产业,“千里轻舟”载的是物流货物,通的是经济血脉,激活的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一池春水。小轻舟,大格局,这场内河航运的重庆实践,正在为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书写生动注脚。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