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主旨演讲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面对AI与数字化的时代浪潮,城市将如何回应?10月28日,在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上,围绕“人民城市,智绘未来”主题,市长、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享真知灼见,共同探寻未来城市治理的路径与答案。
“三级贯通”实战实效
“城市大脑”一网统管
近年来,重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数智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系统重塑城市工作的理念机制,全面增强超大城市发展维护安全治理能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迸发。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马震在论坛上表示,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新征程上,重庆正着力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到边到底的城市治理新体系。
具体来说,以数字重庆建设为抓手,打造“一体部署、三级贯通、五级调用、多跨协同”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目前,数字重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互联网感知设备达到2200余万个,设置5752个城市体征指标,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超过95%,形成感知预警、决策组织、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的全流程闭环治理工作体系。
同时,重庆顺应数字化趋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高效实战的智能体系;系统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城市管线数字孪生,覆盖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的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管线。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杭州市政府副市长丁狄刚介绍,杭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城市复杂难题,以打造数智治理第一城为目标,深入探索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加快构建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批16个新城建试点城市。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杭州的“城市大脑”,称赞杭州是全球最智慧的城市。
“这得益于我们坚持以实用、管用、好用、耐用为目标,健全‘三个一网’治理体系,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超大城市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丁狄刚说。
其中,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增值化改革,从“一件事”拓展至“一类事”,为企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了杭州e融、企业e信、人才e服等政务服务特色应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聚焦城市安全与韧性,实现从管好“一件事”向“保一方平安”转变,上线运行勘察智护、智慧燃气、防汛防台等45个应用。
社会治理“一网共治”则破解超大城市复杂问题,实现从“单向度”治理向“多元化”共治转变,打造了智慧交通、数智宜居、“一老一小”等五大应用场景,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绿波路网,通过智慧交通,有效破解制度难题。
以细节之美打造
创新思维破局
“我们以‘河、路、场、点’四维空间营造为突破口,推动城市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打造出创新、宜居、美丽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样本。”天津市政府副市长谢元在论坛上表示。
河与城的互动造就了天津独特的城市气质。谢元说,作为城市核心空间的海河沿线,通过上合峰会这一契机实现全方位提升。项目通过整合桥梁、岸线、建筑、广场等资源,升级服务设施与慢行交通,新增文化、休闲等多元功能,打造14座“一桥一景”灯光景观及一系列沉浸式体验节点,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城市新名片。
同时,天津以路为轴激活片区活力,通过整修更新,将道路升级为空间重构与资源整合的核心纽带,进而带动土地盘活、产业集聚和民生改善,最终实现区域价值的系统性提升;面对“城、人、产”发展逻辑转变,天津聚焦枢纽地区、科创园区、特色街区、老旧厂区、主题景区这五类重点场景,构建富有活力、可感知、可参与的生产生活新空间,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们还注重文脉传承,不搞大拆大建,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精心修复,以细节之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且充满温度的人民城市。”谢元介绍,天津利用边角地、废弃铁路打造了口袋公园、绿色廊道等空间。城市绿道公园将工业锈带变为“五位一体”休闲空间;和平区泰安道8号以280种语言“我爱你”艺术墙成为网红地标,天津钟书阁书店获得2025年法国凡尔赛建筑奖全球最美商业空间。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在论坛上介绍说,香港正以创新思维推动市区更新,通过拓展发展空间、创新政策工具及多元化模式,打破传统限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面对楼宇老化与土地资源紧张的挑战,香港突破“局限于市中心重建”的思维定式,将目光投向北部都会区。宁汉豪表示,香港将成立高层次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制定“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大幅提升决策效率。
市区重建局作为执行部门,通过重建发展、楼宇修复、旧区活化和文物保育4种模式推进更新工作。其中,九龙东的转型是“新旧融合”的典范——从传统工业区成功蜕变为集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香港第二个核心商业区,展现了城市空间再生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香港持续优化维多利亚等海滨港口,计划将滨海长廊延伸至34公里,秉持“法治为基、以人为本、前瞻未来”三大方针,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城市感知情绪
治理赢得信任
作为世界城市日发起者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提到城市发展必须回归“人民”这一核心。在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城市治理者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倾听民众的真实声音。他分享了2016年做“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的经历。他们通过对500位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进行深度访谈与数字分析,精准捕捉百姓需求与渴望。他强调,现代城市智慧化建设必须“看得见、听得到人民心声”,真正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倾听市民声音,感知市民情绪,到激发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科技正让城市变得更加“耳聪目明”。曼谷的案例展示了市民如何成为城市的“眼睛”。
泰国曼谷市市长顾问委员会主席措萨·措提蒙空在论坛上介绍说,曼谷市政府以“九好”建设计划为核心蓝图,致力于在环境、健康、交通、安全、治理、透明度、经济、社会及教育9个关键领域全面优化提升。
“治理从环境开始。市政府制定了两年内种植130万株植物的目标,并借助科技手段将这一行动目标可视化。”措萨·措提蒙空向在场嘉宾展示了曼谷城市数字地图,不仅可以清晰看到城市的绿化覆盖情况,还能追踪到每一株由市民种植的树木的生长情况。
面对近千万常住与流动人口的超大城市管理难题,曼谷的答案是:打开大门,让人民成为城市的“眼睛”与“监督者”。措萨·措提蒙空继续展示了如今广泛使用的“市民投诉”软件。
“过去,一个问题从上报到被传递到市长这里,至少需要两个月,整个处理周期可能长达4个月。”措萨·措提蒙空介绍说,如今通过“市民投诉”软件,投诉处理时间缩短到平均两天。截至目前,该软件已成功受理上百万件市民投诉,其中81%的问题已得到解决。
“洪水灾害长期困扰曼谷,市政府运用科技手段对全市737个水灾风险点进行了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通过系统的工程治理与智能化调度,如今风险点已减少至120余个,城市在应对季节性降雨等灾害时的韧性显著提升。”措萨·措提蒙空提到,政府在水患治理上取得的成效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