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重庆公安以科技全方位提升反电诈效率 “AI+全民反诈”守护百姓“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5-10-31 08:00
发布时间:2025-10-31 08: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日,市民帅先生正打算将钱交给电信诈骗分子时,闻讯而来的民警及时将其制止。

警方快速响应的背后,是科技力量与精准治理的有力支撑。我市依托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造“AI+全民反诈”综合场景,正成为守护百姓“钱袋子”的重要屏障。

“AI+全民反诈”综合场景上线

9月30日上午,帅先生正躺在床上刷抖音,突然一通电话打了进来。对方以帅先生购买了抖音会员服务为由,要收取帅先生800元会员费。

一脸茫然的帅先生当即表示自己并未购买会员,但在对方诱导下,下载了一款涉诈App,随后到银行取了数万元现金,打算按照对方的要求交给某个人。

当诈骗电话打给帅先生时,市反诈骗中心的“AI+全民反诈”综合场景风险感知模型同步捕捉到了异常,随即将帅先生标记为“低危”潜在受害人,并将该预警指令发送到了帅先生所在的渝北区公安分局双龙派出所。

当帅先生受诈骗分子诱导下载App之后,反诈综合场景随即将帅先生的风险等级提升到了“高危”,并安排市反诈骗中心和渝北区反诈骗中心的反诈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帅先生,不过当时帅先生正在接听诈骗分子的电话,致使反诈骗中心未能联系上帅先生。

当帅先生到银行柜台打算取走大额现金时,综合场景立即将帅先生的风险等级上升到“特危”,双龙派出所立即派出民警与其见面进行劝阻,最终帮帅先生保住了资金。

AI+大数据让防控更精准

“我市于去年底建立了‘全民反诈’应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支队相关负责人说,该系统已在全市1031个镇街贯通预警劝阻、涉诈人员就业帮扶等10个多跨事项,月均办件量8万余起,有效提高了反诈劝阻效率和成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民反诈”应用在应对电信诈骗发展变化等方面,还存在风险感知能力不足、预警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坚持问题导向,依托“1+3+38+N”工作机制,强化AI赋能,对“全民反诈”应用进行迭代升级,打造了“AI+全民反诈”综合场景。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翻新快的特点,综合场景在金融、通信、互联网三网均搭建了AI小模型,实现了对潜在受害人、嫌疑人和涉诈工具三类风险的全域感知。目前,日均识别诈骗网站从10万个提升至40万个、识别诈骗电话从1400个提升至4000个,精准捕捉风险数据从2万条提升至3万条。

为实现对潜在受害人的精准预警,重庆公安还对大模型进行训练、微调,打造了“预警劝阻智能体”,自动调整风险等级、匹配处置预案。全市预警劝阻失败率从去年的万分之四下降为万分之二。

AI赋能资金追踪,助力涉诈资金返还

除了防控电信网络诈骗,AI+大数据对涉诈资金返还也起到了不小作用。

今年4月,市反诈骗中心成功拦截了北碚区赵女士被诈骗的一笔350万元的转账。随后,民警通知赵女士,可以通过“渝快办”App资金返还一件事应用程序申请资金返还,短短几天,她就收到了350万元返还资金。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AI+大数据,办案民警极大提升了涉诈资金的追踪拦截效率,更多地为老百姓挽回经济损失。依托“渝快办”,重庆公安在全国率先实现涉诈资金返还全程网办,资金平均返还周期压缩47%。

针对行业部门问题发现难、治理不精准、责任未压实等问题,重庆公安还通过综合场景挂接行业法律法规、案件复盘、案件研判要素等知识库,构建“多行业监督治理智能体”,发现行业企业存在的行业监管漏洞,自动生成责任倒查报告并提出行业治理建议。

据统计,依托综合场景建设,我市有效遏制了电诈案件上升势头,今年1—9月,全市电信网络诈骗立案同比下降4.2%。该综合场景先后获评2024年数字重庆建设优秀应用、数字重庆建设优秀成果银奖和数字重庆建设两周年标志性成果典型案例,入选数字重庆建设应用场景大赛2025年第三季度“应用场景领跑者”榜单。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