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重庆市“春季老兵招聘月”活动现场 摄/张瀚予
10月29日,首届“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闭幕,200余名退役军人竞技展风采,匠心筑梦促就业,为打造重庆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品牌、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写下新的注脚。
本次赛事不仅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育才的广阔舞台,更是鼓舞和激励广大退役军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务实举措。正如获得退役军人事务员项目一等奖、作为参赛代表上台发言的彭禹翔所说:“我们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把军人的优良作风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奋勇争先。”
就业创业惠民生,培训学习强技能。近年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在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精准推送岗位、精心教育培训、精细落实政策,引导退役军人发挥作用,在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战场”上续写荣光、争当“排头兵”、成为“主力军”。
就业服务
拓宽渠道 优质岗位精准匹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关系着广大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
前不久,2025年重庆市“金秋老兵招聘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璧山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在俊豪中央大街举行。170余家企业提供23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智能制造、企业管理、技术研发等领域。
千余名退役军人、军人家属满怀期待参与其中,寻找就业机遇。工作人员热情讲解,答疑释惑,帮助达成就业意向。“选到了心仪的岗位,希望能顺利入职,稳定就业。”一名参加现场招聘的退役军人说。
近年来,重庆致力于打造“老兵招聘月”活动品牌,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为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架桥铺路。实实在在的数据,见证活动成效。仅今年1至10月,全市共开展专场招聘活动67场次,440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提供岗位6.7万余个,3900余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开展2025年“川渝退役军人及军属招聘周”活动,7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线上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助力更多退役军人及军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找到合适岗位、实现稳定就业。
“既要为退役军人就业创造机会,更要将就业服务下沉至家门口,延展至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身边。”在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通“就业直通车”,通过适时更新就业(用工)数据、多举措精准对接、沉浸式体验工作环境等方式,破解信息不对称、岗位匹配度不够高的难题,帮助退役军人、企业双向奔赴。
而在大足区,当地依托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摸清退役军人就业需求,“一对一”解决就业难题。
万古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伍照科在走访退役军人蔡静时,见其未找到工作、情绪低落。不仅为他筛选出与其特长、意愿相匹配的工作岗位,还帮助他修改简历、练习面试,顺利入职优质企业。拿到工资的那天,他激动地给伍照科发了微信“谢谢您,让我有了新的‘站位’”。
蔡静的就业之路,是重庆致力于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难题的一个定格。同时,另外一组亮眼的数据,更为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夯实了基础、注入了信心——重庆市公务员岗位面向退役军人招录从2023年的290个岗位383人到2024年的306个岗位471人,再上升至2025年的322个岗位535人。
教育培训
授人以渔 职业技能筑基赋能
经过部队锤炼的退役军人,政治素质过硬,能力作风过硬,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强化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提升学历、职业技能等,加快塑造现代化退役军人人力资源,既是适应新时代职业变革的现实所需,也是破解退役军人就业难题的关键之举。
“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从无人机驾驶员、全媒体运营师、退役军人事务员、国防教育辅导员4个赛道检验了选手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印证了全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果成效。
来自江津区的选手马锐,于2023年参加了无人机视距内驾驶员培训,顺利入职某科技公司,短短两年就成长为企业培训部部长。马锐也参加了此次职业技能大赛,并凭借其精湛的技艺,获得无人机驾驶员项目二等奖。
与马锐一样,部分参赛选手也曾参加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并在赛场上“炫技展军姿”——既有运镜自如、尽显精彩演绎的新媒体创作,也有精准作业、展现科技赋能的无人机操控,还有生动阐释、彰显专业素养的国防教育……有力诠释了“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的竞赛主题。
今年4月,“鲁渝核工”退役军人就业启航入岗暨重庆电专“2026届中核检修”订单班开班仪式在重庆市军培中心举行,即将就业的退役军人代表在发言中表示:“通过专业培训,不仅掌握了一门新技术,还能入职中核检修,发展前景广、薪资待遇好,必将珍惜机遇、珍惜岗位,踏实工作、奋力向前。”
据了解,“鲁渝核工”作为山东省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与中核集团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打造的高质量就业服务品牌,通过退役军人专项招聘引进和“订单班”组建,持续探索“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打造校企合作行业典范,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这也是重庆全面构建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终身学习四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的生动实践。全市突出就业导向和市场导向,聚焦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退役军人,创新“市级统筹、区县联动、校企合作”技能培训模式,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强化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建立培训专项目录,已组织340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就业率超过90%。
创业扶持
落实落地 优惠政策可感可及
创业是就业之源。鼓励创新、支持创业,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把党中央关于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大写意”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落细的“工笔画”,一点一滴,汇聚成尊重退役军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动场景。
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美专校社区,有一家“无声”咖啡店。
“‘一角咖啡’是我的第3个助残创业项目,从创意孵化到首店落地,多亏了渝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这家特殊的助残咖啡店,由重庆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生活服务赛道一等奖获得者、退役军人朱佳云创办。
朱佳云称,在其项目创办初期,渝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残联、社会公益组织等,邀请创业导师为他提供项目指导,并在选址、证照办理、财税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截至目前,他已有6家助残咖啡店在成渝地区落地。
无独有偶,今年5月,在沙坪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退役军人熊学莉创办的“女性瑜伽”顺利入驻位于凤天大道的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孵化园为其提供免费的场地,以及政策申报、企业规划、营销策划等服务,助其顺畅运营。
“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是深植于广大退役军人心底的信念。在重庆,已涌现出王金安、杨晨、安宇等退役军人创业典型,部分退役军人在创业中享受了税收优惠、担保贷款等政策。
今年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同市人力社保局,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共为155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20万元。主动对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联合开展退役军人创业贷款有关调研,摸清创业融资需求,推动落实退役军人“创业贷”。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还将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持续推动培训赋能、持续抓好政策落实,着力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创造机遇、搭建舞台,凝聚退役军人智慧和力量,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