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新闻发布会回应民生关切——入学就医不受影响 证照继续有效

发布时间:2025-11-07
2025-11-0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1月6日,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相关情况。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涉及两江新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入学、就医、证照换领等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等部门负责人集中回应社会关切。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意义重大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意义重大,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利于’。”在发布会的答记者问环节,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解读道。

一是有利于更好落实国家战略。

行政区划调整后,两江新区将叠加江北嘴西部金融中心、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等开放平台功能,开发开放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高水平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

调整后的北碚区作为重庆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四川广安毗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中的联结点作用更加突出,拥有全国首个跨省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承接国家战略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二是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极动力源。

行政区划调整后,两江新区创新资源更加集聚、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有利于打造空间集中、产业集群、创新集成的创新驱动战略平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将有力支撑我市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北碚区绿色生态资源要素更加富集,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形成新的增长极。

三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区划调整后,两江新区、北碚区空间集中连片,实现经济开发与行政管理权责统一,能更好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有利于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行政区划调整后,重庆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将实现进一步统筹布局,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实现城市治理整体协同、系统高效、一体推进。

两江新区和北碚区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发展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高健介绍,行政区划调整后,两江新区和北碚区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发展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两江新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后,还将继续保留国家级新区功能,产业、金融、贸易、科技、人才等要素更加聚集,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聚焦开放资源集聚、产业能级跃升、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持续放大独特优势,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比如,开放方面,重点加快提升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江北嘴金融中心、悦来国际会展城、寸滩国际新城等开放平台能级,“重庆制造”扬帆出海将更加便捷。

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一代互联网及软件信息业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创新方面,依托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大力建设协同创新区,高水平打造明月湖实验室,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打造现代化产业发展新高地和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加快建设重庆智慧之城。

行政区划调整后,北碚区绿色生态资源要素更加富集,文化旅游优势更加凸显,将迎来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下一步,我市将研究制定支持北碚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国土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乡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比如,交通建设方面,将研究谋划北碚区东西快速路等项目,完善中心城区北部片区快速路网,加快建设渝西高铁等对外通道,提升北碚综合交通“内畅外联”水平。

产业发展方面,将支持北碚发挥生态资源和文化优势,发展文旅融合休闲康养产业。依托西南大学科教资源,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激发新划入北碚5个镇发展潜力,走科教和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提质打造“好品碚出”等区域公共品牌,让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得越来越远、卖得越来越好。

民生保障方面,将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更多优质学校,提升就医便捷性,优化就业服务,健全养老体系,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两不变一优化,行政区划调整后公共服务和民生政策平稳衔接、不脱节不断档

高健介绍,在本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的位置,明确了“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生产生活安定有序”的工作原则。这也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发展改革委作了很扎实的准备,把大家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这些领域的政策,都逐一梳理出来。接下来,市发展改革委将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类做好指导工作,确保这些公共服务和民生政策平稳衔接、不脱节不断档。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安排:

首先,民生保障政策保持总体不变。目前,大多数民生政策执行全市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不会因行政区划调整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群众享受的医保报销、最低生活保障、儿童福利等政策保持不变,老百姓享受的待遇补助原来是什么政策,现在还是什么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落实好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的民生保障。

其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保持总体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社保卡、不动产权证、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继续有效,不要求必须变更。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原来各区的政务服务大厅正常运行,原来在哪里办事,现在还在哪里办事,比如,原渝北区划入北碚区的5镇群众,若需要在线下办理的婚姻登记、出入境证件等各类事项,依然可以在原地点办理。同时,市发展改革委还将持续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确保相关服务有效衔接、居民办事便捷高效。

第三,资源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结合“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指导两江新区、北碚区做好未来五年民生领域相关专项规划,统筹加强托幼一体、医养结合、社区公园等重点民生领域项目的谋划建设,持续实施一批有效益、暖民心的民生实事,切实将民生工作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市发展改革委将始终按照“民生优先、无缝衔接、平稳过渡”的总体原则,推动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保障体系,服务水平将越来越好,群众生活将更加便捷、幸福。

行政区划调整后居民看病就医不受影响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维斌表示,这次区划调整不会对居民看病就医和医疗保障带来变化,核心可概括为3个“不受影响”。

首先是看病就医不受影响,大家可以按照原有习惯就医。当前我市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是面向全市居民的,所有居民的就医选择本就不受行政区划限制,可以自主选择就医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跟着人走”,人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

其次是医保待遇不受影响,核心权益全程稳定。一方面,就医报销“一视同仁”,全体参保市民可以在市内任何一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看病就医、购买药品;另一方面,参保缴费依然“按规定标准来”,居民医保参保筹资标准和集中缴费期全市保持一致,职工医保参保筹资标准和缴纳方式全市也是一样的。

最后是优质服务供给不受影响,还会不断优化升级。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所有服务事项都可以在服务大厅和基层网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市民既可以就近就便线下办理,也可以选择“渝快办”等线上办理,区划调整过程中,所有服务都不会中断。在保障“不变”的基础上,我市还会以区划调整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大家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市区医疗资源联动,推动市级、区级医院的专家团队、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组织地向社区、乡镇网点下沉,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行政区划调整后入学政策总体保持不变

会上,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就入学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核心思路为“两个不变一个提升”。

第一个“不变”是入学政策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两江新区和北碚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政策总体保持不变,也就是“以前读哪儿,现在还读哪儿”。市教委将积极指导两江新区和北碚区教育部门优化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政策,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公平入学。

第二个“不变”是办学模式不变。在行政区划调整前,有一些优质学校领办了本区内的“教共体”学校。行政区划调整后,这些学校变成了跨区域的“教共体”学校。为了保证这些学校的办学品质不会受到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明确这些学校的办学模式不变,继续由之前的优质学校领办,实施一体化管理,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个提升”是办学水平的提升。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支持两江新区、北碚区引进一批优质中小学校,持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行政区划调整后原证照继续有效,群众换领新证照凭自愿且不收费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罗勇就户籍更新、证照换领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目前,市公安局已就社会民生、公共服务、涉企惠企等方面制定了系列便民利民配套措施,确保让群众“少跑路”。罗勇表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驾驶证等由公安机关办理的证照,在有效期内仍能继续使用,目前不用更换。

换领新证照遵循群众自愿原则,对有意愿使用新地址的群众,待标准地址正式启用后,可以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办事大厅申请换领新的证照。为了不给企业、群众增加经济负担,公安机关制定了便民措施,除到期换领、遗失补领等情况外,对证照仍在有效期内自愿换领的,将不予收费。

罗勇表示,为提高办证换证效率,市公安局不仅在辖区公安派出所、办事大厅增派力量,还突出“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办”,配套完善“警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以及相关业务系统改造,同步更新办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