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长江经济带启动建设的第十年,当前重庆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成效如何?11月16日,重庆智库暨长江国家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公布《长江经济带10年开放成效评估总报告》《“十四五”重庆开放发展指数评价报告》《实施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行动方案总报告》,对“十四五”时期我市开放经济发展、长江文化建设等成效作解读。
《长江经济带10年开放成效评估总报告》显示,目前长江经济带沿线主要城市建成多个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基本完善,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口岸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其中,重庆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提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高效衔接。目前,重庆与武汉、南京、上海等沿江城市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经济合作城市的优势更加凸显,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该报告建议,“十五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仍需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快“通道、口岸、平台、主体、环境”五个开放要素建设,持续引领带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十四五”重庆开放发展指数评价报告》从开放形势、经贸往来、交流合作、制度开放、开放布局5个方面进行评估显示,重庆“十四五”时期开放发展指数为29.89,高于全国平均指数0.14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省区市第九位。当前,重庆的开放发展趋势逐渐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转向规则制度型,显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
该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重庆制度开放和开放布局两方面亮点突出,表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合作遭遇“逆流”情况下,重庆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首要改革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制度开放和开放布局已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开放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实施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行动方案总报告》显示,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全力建设西部领先、全国进位的重庆辨识度标志性长江文化成果并取得成效。
“十四五”时期,重庆多措并举持续推动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跃升,包括通过布局沿江产业,延展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明晰比较优势,优化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演绎岸线特色,增强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突出惠民利民,推进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注重差异发展,提升长江文化“重庆辨识度”。
其中,重庆、四川两地高位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是一大亮点。“十四五”时期,川渝两省市围绕规划编制、项目策划、文旅融合、宣传推广等方面,全力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跨区域合作共建,目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在基础研究协作、规划编制协作、项目驱动协作、产品供给协作、宣传推广协作等多个方面已结出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