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让市民“方便”更方便 ——“世界厕所日”看重庆城市公厕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生态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0-11-20 10:20
发布时间:2020-11-20 10:2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九龙广场动物造型创意公厕。

谢家湾收音机造型创意公厕。

毛线沟机器人造型创意公厕。(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11月19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厕所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城市公厕“增量提质”,推动城市公厕向“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设施智慧化、环境生态化”转型,到目前为止,我市中心城区拥有公厕3540座,每万人(含暂住人口)拥有公厕4.25座,中心城区建成区公厕密度达到4.31座/平方公里。

在管理精细化方面,我市推行了公厕日常管理“所长制”,明确公厕“分管责任、巡管责任、执行责任”三级责任人体系,落实管理责任,提升公厕管护水平;通过制定控制指标和实操细则,把城市公厕管理运行涉及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比如九龙坡区编制的《九龙坡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导则》手册,通过“十步法”将公厕管理常态化。

在服务人性化方面,我市在设计中优化男女厕位比例,增设了无障碍设施和第三卫生间(目前中心城区达到有无障碍设施和第三卫生间的公厕共计1236座),还特别重视环卫爱心驿站的配套建设。沙坪坝区电台公厕实施改造前,女厕位只有6个,改造后女厕位达到11个;大渡口区晋愉绿岛公厕,专门采用了“Z”坡道设计解决坡地无障碍通行问题;渝中区经纬大道公厕,通过改造增加了电扇、空调、冰箱、微波炉、更衣柜、医药箱等物品设备,进一步强化了环卫工人关爱效果。

在设施智慧化方面,我市开发了智慧如厕导航,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智慧“找公厕”功能,方便市民尽快如厕、精准如厕。市民如厕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取纸,体验感应出水等智慧化设备。

在环境生态化方面,我市一是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和微水循环技术,摆脱公厕建设周期长的缺点和对城市供水污水管网的依赖,形成“无上水、无下水、无基建、无排放、无异味”的生态厕所;二是公厕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打造创意公厕和立体绿化公厕,成为城市的景观的一部分。比如九龙坡区机器人公厕、照相机公厕和动物造型公厕等;江北区区府下穿道立体绿化公厕、九龙坡区南北干道立体绿化公厕等。

我市积极开展城市公厕“增量提质”

重庆中心城区拥有公厕3540座

每万人(含暂住人口)拥有公厕4.25座

中心城区建成区公密度达到4.31座/平方公里

服务更人性化

▶设计中优化男女厕位比例

▶有无障碍设施和第三卫生间的公厕共计1236座

▶部分公厕通过改造增加了电扇、空调、冰箱、微波炉、更衣柜、医药箱等物品设备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