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三产融合 融出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03-08 11:36
发布时间:2021-03-08 11:3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日前,巴南区鱼洞街道百胜村,市民在赏花游玩。春来到,该地三千亩樱桃花竞相开放,市民慕名前来踏青赏花,畅游樱桃花海。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暖春二月,山城重庆处处生机盎然,满目皆是美景。走进广大山野乡村,粉的樱花、白的李花、黄的油菜花在田间枝头热闹地绽放,拉开了一年一度踏青赏花饱览春色旅游季的序幕。

巴山渝水间,络绎不绝的游客赏春色、品美食、晒美景,走的时候还不忘用特色农产品将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丽日暖阳下,游客享受了灿烂春光,村民赚了个盆满钵满,似此主客尽欢的场面,如今已是巴山渝水广袤乡间的常态。

这是我市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谱写下的生动画卷。

沿袭已久的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早已经证明: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是难以走出价值链底端的。要发展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就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走三产融合的路子。

正因如此,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农业三产深度融合、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经营主体协调共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在做优“一产”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发展,促进“二产”强、“三产”兴,从而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通过融合发展,近3年来,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农业效益稳步提高。

做强农产品加工 提高农产品“身价”

2月23日,在潼南区汇达柠檬集团,集团副总经理徐小玲向重庆日报记者展示了该公司推出的一款最新的柠檬加工产品——柠檬料理汁。

“我们公司每年收购20万吨鲜柠檬,其中40%用于深加工、60%用于鲜果销售,销售的鲜果大部分是供应海外市场。但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让我们一度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徐小玲说,去年2月,汇达柠檬外贸订单迅速收缩并大面积被取消,公司7万多吨库存柠檬出现滞销。如果卖不出去,损失将高达3.5亿元。

国内消费者很少有鲜食柠檬的习惯,因此要想去库存,只有走深加工的路子。可7万吨毕竟不是一个小数字。面对这一情况,汇达柠檬决定加紧研发新产品,创造市场新需求,并根据柠檬的特性,做成了国内首款可替代醋的柠檬料理汁。该产品的成功研发和推出,很大程度上挽回了企业损失,也稳住了潼南当地柠檬产业发展势头。

事实上,汇达柠檬遭遇的这场危机,正是传统农业高风险的真实写照。

“传统农产品保质期短,且极易受市场因素影响,加上农民对市场缺乏判断,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市农业农村委农产品加工处处长韩以政说,只有做大做强农业品加工,才能尽可能延长产品保质期,推动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提高产品“身价”。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2019年的机构改革中,市农业农村委专门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处,为农产品加工业助力。此外,我市还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扶持、发展模式上在全国创造了两个“率先”。

一是率先推行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奖补政策。于2019年、2020年分别安排7000万元、6000万元财政资金,对部分市场竞争力强、带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奖补,扶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设备改造、智能化生产。

二是率先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管理办法。近两年来,共创建认定了5个100亿元级、4个50亿元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培育认定了300户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截至2020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1149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3163亿元,相较上年同比增长了3.1%,稳定带动了30万人就业。

发展乡村旅游 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一产”“二产”做强了,生产、加工出来的农产品如何销售?如何进一步拓展延伸产品功能、提升附加值?其关键就取决于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而乡村旅游正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

2月24日,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在前往云龟山的盘山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这还不算多,周末基本上每天上山的车都在2000辆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廖有才说。

作为渝北区最偏远的乡村,天险洞村此前发展十分落后。自从2011年村上瞄准万亩野樱花资源开始发力乡村旅游后,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造、节会活动宣传,2018年,村里精心打造的这一乡村旅游景点终于“火”了。

火爆的人气,推动了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快速发展,村上的土特产也直接对接上了城里的游客,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也跨过两万元大关,在去年达到了22000元。山下的青龙村也跟着沾光,许多游客返程经过时,都会去他们的晚熟柑橘基地体验一把采摘乐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各地着力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承载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方式。

为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我市依托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民族村居等乡村资源,在发展柑橘、榨菜、茶叶等特色产业基础上,着力推动资源开发和业态丰富、要素融合和整链打造、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品牌培育和产业升级、设施配套和服务改善、规范管理和品牌推广,积极促进农旅深度融合。

市农业农村委产业处处长艾丰介绍,以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全季发展为目标,我市结合各区县资源特色、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按照“连点成线、织线成片”的思路,现已重点推出百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标项目200余个、多元素地域产品近500个。

2020年,全市实现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收入658亿元,接待游客2.11亿人次,带动64.01万户农户增收。

推进跨界融合 拓展现代农业发展新空间

在艾丰看来,农村服务业不仅仅是乡村旅游,它所包含的业态十分宽泛,可以给农业跨界融合发展带来的无数可能。

位于铜梁土桥镇的新陆有机农场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例子。2011年,从事环保行业的李曼跨界农业做起了有机农场。作为一名新农人,她在发展农业时有着新的理念: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质的生产资料做现代农业。

以斯里兰卡的椰糠作土,采用日本基质栽培技术、以色列精准滴灌技术、荷兰环境控制技术,李曼在农场里种植蔬菜和草莓,并引进了日本锦鲤发展养殖业。

此外,依托涵盖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的“神农大脑”平台,农场还完美地诠释着农作物生长情况实时监测、分析,营养及时自动补给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在新陆农场里,草莓长在“天上”,最高价值几十万元一尾的锦鲤尽情展示“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魅力,这样难得一见的“稀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消费,周末日均游客接待量超1000人次。不仅如此,农场还依托自身优势,发展起了亲子教育、农业培训等业态,平均每月接待培训活动2场。

就这样,新陆农场横跨种植、加工、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价值不断递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断尝试、推动农业跨界融合发展,拓展现代农业发展新空间。比如,跨界互联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跨界商贸,举办西部农交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打造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跨界新媒体,助推直播带货……在这些新业态助推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