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首批10个成渝科普研学基地(营地)授牌

发布时间:2022-12-27
2022-12-2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2月26日,第二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市兴隆湖路演中心举行。论坛上,全国首个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成渝地区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管理规范》)正式发布。

首批10个成渝科普研学基地(营地)授牌。 主办方供图

本届论坛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重庆科普基地联合会承办。论坛以“成渝‘双核联动’共筑科普未来”为主题,旨在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向全国科普同行发声,搭建科普创新策源、交流与合作、人才汇聚三大平台,推进成渝地区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

成渝两地科普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有市级科普基地465家。2021年10月,第一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举办,开启了成渝科普合作的新篇章。一年多来,两地加快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累计开展科普研学活动超500场,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有力推动了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不过,当前科普研学活动还存在缺乏相关行业规范标准,以及科普研学产品开发多元化、科普研学导师队伍建设、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建设等不足的问题。为更好地助力成渝地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渝两地相关单位共同发布了《管理规范》,从场所要求、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科普研学课程与线路、安全管理等8个方面作出要求,旨在助力科普研学服务质量提升,推动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加强科普研学行业标准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当天,重庆科普基地联合会、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按照《管理规范》,并综合研学资源、研学导师、研学课程与线路等因素,对首批10个符合标准基本要求的成渝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进行了授牌,分别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生命奥秘博物馆、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三和老爷车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南山植物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公路与汽车安全科普基地、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