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川渝联合举行卫生应急演练 全球首台高原全地形救援车等“黑科技”亮相

发布时间:2023-03-24 09:59
发布时间:2023-03-24 09:5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应急医学救援队在临时救护所内紧急救治伤者。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3月23日,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训练场,参加“2023年重庆-四川卫生应急队伍联合演练”的应急医学救援队在临时救护所内紧急救治伤者。

全球第一台高原全地形救援车、移动智能中药房、履带式消杀机器人……3月23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举办的“2023年重庆—四川卫生应急队伍联合演练”,在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训练场举行,演练过程中亮相的救援“黑科技”令人耳目一新。

13支队伍陆水空协同联动

本次联合演练旨在深化川渝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高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灾害事故后的区域联动、陆水空协同和卫生应急梯次化响应机制,提高跨区域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医疗救援直升机正在索降救援伤者。 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本次演练共有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重庆)中医疫病防治队,重庆市水上紧急医学救援队万州分队、重庆市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重庆市卫生应急心理救援队、重庆(璧山)紧急医学救援队、重庆(万州)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巴南区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以及市急救医疗中心和渝北区的院前急救队伍等13支队伍、200余名队员参加。

应急医学救援队员对现场空气进行勘测。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本次演练模拟重庆市长江流域某地因一大型工厂发生爆炸,导致厂房及民屋垮塌毁损,周边公路被掩埋,道路交通中断,大量工人和群众伤亡,厂内危化品仓库发生泄漏等灾害事故场景。

箱组化装备搭起临时救护所

“我们这里刚发生了爆炸,好多人被埋在废墟里面,快来救人!”上午9点40分,演练正式开始。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市12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电话后,立即通过系统查看事发地周边区县可供调用的急救资源,通报灾情,请求支援。

模拟事故现场,一些具有一定卫生应急技能的群众开始自救互救,为落水群众进行心肺复苏,为骨折群众止血。

3分钟后,重庆市水上紧急医学救援队、重庆市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以及部分区县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等13支救援队伍迅速整装集结。

9点48分,多辆120急救车陆续到达现场,随车医务人员一边处置伤员,一边评估现场情况并向指挥部汇报。

随后赶来的水上紧急医学救援队万州分队,立即将危重伤员通过救援艇运往后方医院。由于山体滑坡、毒物浓度高等影响,救援队无法进一步向事故核心区方向深入。于是,市急救医疗中心立即联系市应急管理局航空救援总队,启动市航空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很快,医疗救援直升机也赶来现场开展索降救援。

因交通中断,为缩短危重伤员救治时间,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先遣分队在模拟灾害现场的安全区立即展开箱组化装备,搭建起能够完成检伤分类、急救复苏、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紧急手术的临时救护所,并实现水、电、氧、消毒供应等自我保障。

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

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国首创、具备30分钟响应能力的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立即就地、快速对伤员进行先期处置,包括止血缝合、创伤包扎、心肺复苏、中毒处置、环境消杀等。

据了解,2019年来,全市各区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按照专业功能分别至少建成一支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极大提升了全市灾后卫生应急响应效率和快速现场处置能力。重庆也成为全国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规模最大、配置区县最全的省市。

侦测无人机和履带式消杀机器人集结进入灾害现场。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在本次演练过程中,不少“黑科技”也加入救援。侦测无人机对受灾场镇的地形地貌等进行空中侦测,同时它还配备数字语音广播系统,通过实时喊话、录音上传、音频文件播放等方式,对灾区滞留人员发出警示、传递信息;履带式消杀机器人进入受灾场镇,开展入户消杀;极飞消杀无人机也对场镇实施空中消杀作业。

移动智能中药房现场制方即兑即用

鉴于本次模拟灾情救援任务艰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令,立即集结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迅速出动,赶往重庆支援模拟受灾地区,还带来了目前全球第一台高原全地形救援车和移动智能中药房。

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全球第一台高原全地形救援车内救治伤者。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据了解,高原全地形救援车不但具有超高通过性,还针对高原救援的特点,具备弥散氧、正压、负压三大功能,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开展救援活动。移动智能中药房是基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而研发的新一代医工结合产品,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工程结合,采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将各种中药材有效成分浓缩干燥,现场制方,即兑即用。

最后,经过重庆市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以及四川省卫生应急队伍的共同努力,受灾群众均得到有效救治,演练顺利结束。

据悉,本次演练也是七年内第六次川渝联合演练。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畔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总结本次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两地卫生应急协作,推动两地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为维护两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强保障。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