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日前我市印发了《重庆市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林长制工作体系运行、造林绿化、生态产业发展、森林疫病防治等,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打通森林保护“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动林长制落地落实。
目前,我市已构建起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林长制责任体系,全市1.9万余名林长、4.8万余名网格护林员落实总林长令,对森林资源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等“四乱”问题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整治,并建立起“林长+”创新模式,扩大了林长“朋友圈”。
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是推动林长制落地落实,加快美丽重庆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持续压实巡林、护林、管林、造林、用林工作责任,强化督导考核,全面提升林业治理效能。《行动方案》明确提到,至2025年,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并得到持续巩固,三峡库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中心城区“四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全面加强;到2027年,国家储备林工程、“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修复工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取得标志性成果,全市森林蓄积量达到3亿立方米,林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
为此,我市将加快构建“智慧林长”支撑体系,以“森林防火”能力提升为切入点,高效推动“智慧林长——森林防火一件事”迁移工作,在全市率先形成贯通“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多跨智慧森林防灭火典型应用和先导应用,由点及面全面融入重庆市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打造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林长智治体系。
聚焦森林质量提升,我市将以林长制为牵引,加快实施森林抚育、现有林改培、退化林修复、森林防火复合隔离带建设等营林任务;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处理好耕地保护与国土绿化的关系,加强绿化用地和绿化成果的信息化、精准化管理,通过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色彩,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厚植绿色底色。
此外,为激活森林资源价值,我市还将持续融合壮大林业一二三产业,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等各种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林业生产经营,完善流转补偿、劳务报酬、入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机制,持续提高林农收益;积极开展森林、湿地、草原等林业碳汇产品开发,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