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资料图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
当天,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以下“科学城”)联合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中心,举办“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点产业推介会”。科学城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三条重点产业链,以“科学之城”“希望之城”“品质之城”,向全世界递出闪亮名片。
“科学之城”,创新浓度相当高——实验室与生产线只隔一条马路,论文与专利高效同步转化。
科学城把“创新”写进基因。这里拥有市级以上科创平台372家,其中国家级22家;国家级孵化器与众创空间7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高新技术企业405家、科技型企业2933家,人才总量年均增长15%。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63.11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9.21件,均为全市三倍。
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28所院校25万师生,与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顶尖院所同处一城,形成“校区—园区—社区”无缝科创圈。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子源科学装置、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硬核”平台密集落地,为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等前沿赛道提供澎湃动能。
“希望之城”,三条千亿级产业链纵横成势——企业来到这里,就像加入一台高速运转的“产业发动机”,不出园区即可找到上下游伙伴。
科学城紧扣新型工业化,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2个五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空天信息、AI及机器人3个百亿级未来产业。
三安意法等集成电路重点项目运营投产,以华润微电子、SK海力士为代表的知名企业正助推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惠普、广达、英业达等外资笔电龙头深耕多年,全球每三台笔电就有一台“科学城造”;货拉拉等港资企业落子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三电—整车—智能网联”生态圈日臻完善。
2024年,科学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80%;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3年领跑全市,外贸进出口占全市比重超40%。
“品质之城”,宜居宜业的“国际会客厅”——无论是跨国高管还是初创青年,都能在这里“喝咖啡、谈合作、做实验”三不误。
科学城把“人的体验”放在首位。交通上,5条高铁、3条城际、5条市域铁路织密成网,6小时直达北上广、40分钟到成都;“小政府、大服务”模式下,省级行政权限418项全域通办、跨域快办、一窗综办、集成好办。
“金凤凰”政策体系全面升级:1万平方米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开门迎客,国际人才社区、青年人才公寓拎包入住,教育、医疗、商业、文化配套同步到位,真正实现“工作生活在科学城,一公里内都搞定”。
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的今天,投资者最看重的就是“链条的韧性”,这也是投资者最大的信心所在。为强化产业链工作统筹和资源配置,通过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构建“3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科学城聚焦10条核心产业链,施行产业链“链长制”,构建起纵向垂直整合、横向耦合协同的生态圈。
近来,科学城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到2027年,形成“三大千亿级、五个百亿级”产业链条,总体构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引领、未来产业为牵引的产业集群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