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发展正从“技术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协同共建”。日前,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召开教育科技企业座谈会,政企校三方共探数字教育新范式。
日前,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召开教育科技企业座谈会。(受访者供图)
区别于传统政企对接模式,此次会议创新性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校验货”的三方联动机制,系统性规划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
当天,26家头部教育科技企业集体响应教育局邀约,以“产业共同体”形式亮相,现场展示核心技术方案,直接回应学校提出的痛点需求。
比如,飞象星球自2023年以来,以课后服务提质为切入点,用AI技术和数字资源提升教育实效,已服务35所学校、15万余名师生。
鸿合科技借AI重构教学流程,其智瞳综合解决方案则重构校园安全与心理健康管理方式,并接入评价系统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
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与区域教育治理落地的科大讯飞,则针对两江新区教育发展提出多项建议,如区域层面制定数据标准、强化治理,学校层面则注重培育学生科学与人工智能素养。
目前,这些教育科技企业均不同程度服务学校各方面工作。座谈会上,针对已运行使用情况,不少学校反映了“软硬件整合不足”问题,期待“企业合作打破边界”。
“技术迭代与教育数字素养、产品标准化与场景多样化、数据挖掘保护等方面存在矛盾”,博雅小学校长谢晓梅建议企业聚焦一线需求研发,构建教师赋能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民心佳园小学校长罗建华认可打破壁垒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布局,期望教育局统筹解决共性需求。
而这,也正是此次会议召开的初衷。
两江新区教育局局长杜术林称,教育数字化是系统性变革,既需要教育局回归本质服务,也需要企业与学校协同发力。
杜术林表示,数字教育工作要紧扣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导向,对标数字重庆标准和要求,依托“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撬动教育生态体系的流程再造、体系重塑与能力重构。
一方面,企业要立足全球教育视野,以接口开放、数据共享凝聚合力,构建区校两级软硬生态,以低成本实用硬件、安全可靠软件及统一数据标准赋能教育。
另一方面,学校要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以“科技公司式”的迭代精神推进试点创新。
这意味着,教育科技企业将从供应商转变为生态共建伙伴,在协作模式上,有望形成“教育局统筹-企业组团服务-学校反馈迭代”的闭环,在技术整合升级上,则从单点产品转向“大模型+数据标准+应用生态”系统方案。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