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是观音桥商圈市场监管所吗?我吃了在观音桥好吃街买的散装泡椒凤爪后,恶心、腹泻不止,你们快来管管!”10月26日上午9时,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铁山坪校区体育馆内,一场紧张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正式拉开序幕。电话那头,模拟的“消费者”声音中带着焦虑与不安,而这边,市场监管人员迅速进入状态,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应急处置行动就此展开。
2025年重庆市生产经营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由重庆市食药安办与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聚焦跨区域、全链条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全面检验市场监管系统在实战中的响应速度、指挥效能和协同能力。


演练现场。记者 周盈 摄
演练模拟一起由散装泡椒凤爪引发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事件起源于江北区观音桥好吃街某摊贩,消费者食用后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引发公众关注。随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来协查函,反映成都地区出现同类病例,涉事产品溯源均指向江北区某食品生产企业。一时间,线上线下信息交织,舆情持续升温,一场覆盖川渝两地的食品安全应急阻击战全面打响。
演练现场,通过VCR短片与实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从事件接报、舆情研判、任务分派,到现场调查、产品溯源、医疗救治、检验检测、专家会商、信息发布、产品召回与行政处罚的全流程。执法人员迅速出动,深入摊点、批发市场及生产企业展开排查;现场指挥部高效运转,统筹协调各小组分工协作;网信部门实时跟踪舆情动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平抑不实传言;疾控与检验机构科学采样、快速检测,为事件定性提供关键依据。
整个演练过程节奏紧凑、处置有序,充分展现了市、区两级市场监管系统在突发事件中响应迅速、研判精准、决策果断、控制有力的应急能力。特别是在跨区域协同、线上线下联动、技术支撑与行政监管结合等方面,演练设置了多场景、多角度的实战推演,全面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有效锤炼了各环节协同处置能力。
演练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重庆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分阶段设置事件响应、预案启动、事态升级、响应终止与复盘提升等环节。参演人员围绕举报核查、产品追溯、现场控制、抽样检验、医疗协调、信息发布等关键科目,开展了系统、深入的模拟推演与实操演练。
市食药安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全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专业化应急队伍建设,推动演练常态化、实战化,确保在面对真实突发事件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