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累计建成16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发布时间:2025-11-25
2025-11-2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0月2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川渝两地已累计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共处长江上游,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引下,川渝两地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0项,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化工污染、固体废物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川渝“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新实施营造林超200万亩,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30平方公里,推进长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态共建共保,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川渝两地还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为开展生态共保、生态共建、生态共享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

在此基础上,川渝两地统筹建立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共同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1292家、绿色工业园区1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8家,碳市场累计成交近9000万吨。

川渝两地持续深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推动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累计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中四川39个,重庆6个;1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四川10个,重庆6个。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