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校园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规范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校园食材配送企业提出一系列严格管理措施,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通知》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市所有为公办及民办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供应食材(涵盖食用农产品、米面油、牛奶等预包装食品)的集中配送企业,覆盖食材供应全链条。
《通知》明确,在全面摸清全市从事校园食材供货的配送企业底数的基础上,从严格日常管理、强化食材追溯、推动数字化变革、严防食品安全风险、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升配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到2025年底,通过标准化、数字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质量可控、安全可靠、家长放心的重点配送企业,构建责任清晰、安全可控的学校食材配送新形态,切实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通知》核心任务包括全面督促配送企业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具体而言,日常管理需规范化,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开展培训考核,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严禁非法转包、分包(需经招标单位同意)。
追溯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进货查验和进销货记录制度,票证及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届满后6个月(无保质期的不少于2年);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或重点食品溯源数字化应用实现追溯数据实时传输。
风险防控要做到精细化,对采购食材开展票证及感官查验,不合格食材严禁入库配送;鼓励配置快检设备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检测不合格食品需立即停售并报告;支持检测信息数字化共享。
数字化管理需升级,关键区域安装AI高清摄像;关键冷藏冷冻设施及冷链车辆接入温湿度监控设备,配送车辆加装GPS定位;鼓励设备监测信息接入监管部门数字化场景。
应急处置应专业化,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存在安全隐患时立即停产整改并报告;鼓励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同时,《通知》还全面督促属地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依法尽职履责。
其中,教育部门牵头摸清供餐底数,实行动态管理并通报市场监管;采购合同需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风险等级评定,实施常态化监管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针对粮油、食用农产品等重点品种制定专项抽检计划;不合格产品从严核查处置。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多部门联合检查,参照《校园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评估表》开展全面评估,问题企业需限期整改。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