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 摄/秦廷富
重庆四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蓝宝石及LED生产线
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柔性生产线
技术人员在调试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的远程运维系统 摄/秦廷富
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重庆分中心揭牌仪式
重庆材料研究院 摄/吴祥鸿
航天云网
重庆横河川仪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生产车间 摄/曾晓隆
颜宏齿轮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摄/秦廷富
建设“云端北碚”,这是北碚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中提出的一个载体目标。
“云端北碚”如何建?
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解释,就是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挥北碚制造业优势,着力壮大智能制造产业群,促进全区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让大数据智能化更好地为经济赋能。
如今,北碚在全市率先发力的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都聚力于数字创新,展现了“云端北碚”的雏型。其中有一个数字就可证实:目前为止,北碚已具雏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上云企业已超过1400家;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企业实现的年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已超过55%。
北碚,已开始在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上发力。
产业布局发力——
三大片区承载北碚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具体落在产业上,科学的产业布局就显得至关重要。”北碚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北碚区依托现有的基础,已经在水土、蔡家、高新区歇马拓展区三大片区布局起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目前,北碚布局的这三大数字经济产业片区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水土组团片区,北碚依托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院、清华紫光、京东方、上海超硅、川崎机器人、华数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超算中心等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平台,重点推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电子核心部件、智能机器人等龙头产业的发展。同时,智能医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在蔡家组团,北碚以已经正式开园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为基础,依托四联集团、重庆材料研究院等龙头企业,重点推进智能汽车、物联网智能模组、传感器、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在高新区歇马拓展园及新城片区,北碚依托西南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以亿达产业园的入驻为起点,发挥大学科技园、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优势资源,推进人工智能、软件及信息服务、芯片及IC设计、汽车电子等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并争取打造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
“数字经济,需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作保障。”北碚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区里抓住国家“新基建”的机遇,加快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介绍,目前,北碚在5G的建设上,已建成5G基站1700多个,在前述三大片区和区内其他重点区域,都已实现了5G覆盖。区域内的一些企业也开始进行“5G+工业互联网”的探索,如川仪股份已纳入国家工信部的试点示范,歇马曲轴等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开始“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转型。
数字应用发力——
工业互联网为企业发展赋能
在工业互联网为企业发展赋能上,北碚区在全市率先构建起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核心、安全为保障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为智能化改造提供赋能工具、提升中小企业效能、促进传统产业蝶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平台赋能实业转型、实体促进网络提升”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格局。
北碚区委、区政府极为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区里设立了10亿元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已投入资金3亿元,专项用于工业互联网企业引进、平台构建、阵地建设,未来3年内还将投入7亿元,支持网络基础建设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打造;设立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已兑现人才奖励资金180余万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已正式开园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内,中国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重庆分中心、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西南地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三大件”已成功落户园区内,并已集聚起航天云网、国信优易、新浪视觉、宗申忽米等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20余家。
其中,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以及优易数据西南总部已建成投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西南中心项目已进场装修;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新浪视觉、南威软件西南总部以及宗申忽米5G工业应用创新总部项目启动建设;航天云网获评重庆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正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航天云网、航天科创等13个项目已入围2020全市首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预计实施后,生产一线工人成本节约30%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10%,产值和效益提升20%。
在工业互联网为企业赋能中,北碚区还在积极发挥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选树内网改造企业标杆。区内企业横河川仪已累计投入2436万元开展内网改造。川仪股份等重点企业已纳入市级10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项目建设,带动行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打造基于5G网络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加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北碚还引导支持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建平台和用平台为抓手,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建设智能化生产运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远程运维管理、产品增值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西南中心、中海油石化行业二级节点等项目列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川仪自动化、西南大学主导的工业仪表5G应用入围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神驰机电、顺多利等企业与航天云网开展合作,建立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北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已开始为企业赋能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落户北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项目已顺利运行并服务陕西、宁夏、贵阳等地。
今年5月,北碚区还与四川绵阳市签订协议,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共建成渝工业互联网建设示范区。
工业互联网,已开始推动北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智能化发力——
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北碚工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智能化,已开始引领北碚的工业经济向智能化转型。”北碚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智能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北碚区依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创新,参与了中科云核心技术的研发;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北碚已引进建设腾讯、浪潮、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重庆有线、腾龙、万国、远洋等10大数据中心,产业园设计机柜容量9.6万个。到今年底,将实现30万台服务器的运营服务能力。
集成电路和电子核心部件已成为北碚数字经济中的骨干产业之一。目前,北碚通过引进的京东方、东进世美肯液晶面板、重庆超硅、万国半导体等企业,以及本土的四联、横河川仪、泰捷仪表等10余家智能仪器仪表企业,已初步形成集成电路和电子核心部件产业群。重庆超硅科技研发的8英寸/12英寸半导体硅片,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
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中,北碚的企业已先后投入了38亿元,进行了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四联光电、海斯坦普、神驰机电等90余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全区智能化改造项目数完成率超过120%;同时,引进集聚起嘉腾、聚研、海普洛、华中数控等一大批业内的知名企业。
在智能化发力中,北碚还积极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横河川仪等5家智能工厂,川仪自动化、顺多利、颜宏齿轮等19家数字化车间。
在高新区歇马拓展园内,北碚区启动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建设。这是北碚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智能传感器产业上,北碚区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产业规模。北碚区是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国有仪器仪表企业——四联集团、全国最大的民营智能电表生产企业——华立仪表,横河川仪EJA系列智能变送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此外,还拥有华伟工业、川仪自动化、川仪微电路、川仪调节阀、重庆材料研究院、重庆超硅、万国半导体、紫光展锐等一大批传感器相关产业龙头企业。传感器相关产业实现的年产值已超过30亿元,占重庆市传感器产业规模的1/4。
从产业链上看,在北碚的重庆材料研究院,是专门从事传感器功能材料共性基础技术、工程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重庆超硅半导体8英寸/12英寸抛光硅片等,为北碚区传感器产业提供了原材料支撑;川仪自动化在核级传感器、压力及压差传感器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川仪微电路、万国半导体等企业在传感器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具备优势;紫光展锐、西南大学以及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物联网及传感器领域的优势,已经形成一定的研发设计基础。
北碚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北碚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封测+集成”的传感器产业生态链,在温度、压力、流量等基础工业传感器领域实现了全覆盖。
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力,推动了北碚的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