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助力“康养石柱”转型发展 石柱推进“三管”“四化”打造精致县城

发布时间:2020-12-02 10:47
发布时间:2020-12-02 10:4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园林之城

今年3月初,石柱县再获一个国家级“金字招牌”——国家园林县城,成为该县深入推进“康养石柱”建设,打造“精致县城”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近年来,石柱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以及“三管”“四化”“城市管理等高对接”工作要求,践行新理念、彰显新作为,围绕“康养石柱”建设,在城市提升上以“精致县城”为目标,狠抓项目建设、突出精细管理、做好绿化美化,城镇面貌显著改善,城镇美誉度、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为推动石柱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狠抓项目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城市提升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为此,石柱县在推动城市提升方面狠抓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治乱拆违”“城乡整洁”“路平桥安”“整墙修面”“灯明景靓”“江清水畅”“城美山青”七大工程,共实施28个重大项目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近日,石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建成投用,使石柱成为全市第7个、县域中第1个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区县。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近50亩,预计总投资2.4亿元,可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年焚烧原生垃圾10.95万吨,年发电量可达3360万千瓦时,年上网电量可达2688万千瓦时。未来,石柱县除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外的所有生活垃圾都可焚烧用于发电,彻底改变过去该县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转的难题,为改善城市环境夯实基础。

这28个项目中,还有投入9000万元,建设可接收转运垃圾约20万吨的石柱县下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有力的提升了石柱县城承载力。

“除了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外,我们还瞄准‘精致县城’目标,不断对城市进行更新。”石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柱共投入12.47亿元实施项目15个,建成了城市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建设融合智能环卫、市政、执法等十余个子系统,逐步实现县城区全覆盖,启动实施第四小学外墙浮雕工程,建设了七星桥、玉带大桥等一批市政设施,建成投用县医院、高中城等一批地下通道与人行天桥等。

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县城市政、园林管护水平,石柱县还深入开展了城市综合管理提升“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共修复甄子坪等城市道路破损路面5000余平方米、人行道路破损路面3000余平方米,整修车行道、人行道隔离栏320米,蓝天白云色涂装车行道隔离栏杆、人行道栏杆共1.18万米,桥梁涂装1706平方米,施划标线6875平方米,完成关门岩大桥等6座城市桥梁护栏升级改造,让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做好绿化美化

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今年5月,总投资4042万元、占地80余亩的石柱太白岩公园正式建成开放,这是一座反映石柱人民生活特色,集运动、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型生态城市公园。

踏上公园大门的108级阶梯,映入眼帘的是被两排绿树围绕的一个小型休闲广场,左右两边各一条环绕整个公园的塑胶步道,园内规划布设了太白大道、青莲印、极目亭、棋语广场、荷风亭、揽胜楼、醉仙亭、宋碑亭等19个特色景观,不少市民在休息、散步,小孩在嬉戏玩闹。

家住寰宇世家的王开秀带着1岁多的孙子在公园里玩得不亦乐乎。王开秀说,老两口从去年到城里带孙子,人生地不熟,每天只能在小区逛逛,很不习惯。现在公园修好了,带上孙子到公园里玩,老两口还可以锻炼身体,结交了不少朋友,生活的乐趣更多了。

石柱县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在“康养石柱”建设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群众能共享生态红利,在城市提升过程中,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美化,将之作为打造“精致县城”的重要一环。

“我们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建设一批城市生态林,增加城市绿量;建设一批城市公园,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设一批城市广场游园,实现居民出门见绿;完善一批绿化大道,使城市绿林成荫;打造一批节点亮点,使城区四季有花。”石柱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七大工程”“五个一批”项目为依托,石柱县大力推进县城公园建设,已建成体育健身公园以及太白岩、龙嘴公园等城市公园17个,使县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还建设了火车站广场、万寿大道小游园等一批城市广场游园,增加了园林绿化景观,城市休闲空间有效拓展,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明显提高,使县城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92%。

石柱县还完善一批绿化大道,实施石柱西收费站至石柱东收费站城市大道沿线景观提升项目,对都督大道、万寿大道、迎宾大道沿线绿化升级改造,提升园林景观总面积约9.21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县城过境公路、粼江峰景、甑子坪、芭蕉路口、体育馆转盘等节点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园林绿化、道路改造、房屋改造、灯饰升级、广告治理“五大板块”全面整治,按照点、线、块、面结合,乔、灌、花、草搭配升级道路景观,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目前,石柱县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道路绿地达标率达90%,林荫路推广率达65.43%。

值得一提的是,石柱县城管部门还结合城区地形地貌,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对高切坡、边坡、裸露荒坡等进行立体绿化,形成城市“绿墙”“花墙”;围绕“精致县城”建设,融入山体、水岸、桥梁、地标等元素高品位规划设计,勾勒出夜色优美的城市轮廓和山际线、水际线,整个县城景观亮点得到大提升。

突出精细管理

城市秩序更加规范

今年10月9日,石柱县领导带队开展马路办公,重点查看了县城坡坎崖建设情况,要求对已建成的21处坡坎崖绿化项目强化日常监管,要充分考虑植物搭配,突出精致效果。

位于火车站广场出口处至火车站转盘道路两侧的站前广场附属道路挡墙,是车站旅客主要通行道路,长约200米,最高点垂直高度约10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或为光秃秃的石壁,或为杂草丛生的坡地,与转盘处精心打造的护坡绿化和花台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绿化景观自转盘处骤然断层,土石裸露的“坡坎崖”成为火车站园林绿化景观的一道“斑秃”,拉低了县城园林绿化景观水平。

为此,石柱县城市管理局立即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落实,分段式对该处“坡坎崖”实施绿化美化。其中,垂直墙体处采用新型智能立体装配设施进行建设,分板块栽种鸭脚木、红继木、菖蒲、金边吊兰、肾蕨、红叶石楠、满天星等不同植物,做到施工规范,植物种类多样化,色彩搭配合理,防尘降噪作用明显,整个工程于11月10日全面建设完成,极大地优化了城市绿化空间,提升了城市品质。

而这仅仅是石柱县持续深化“大城三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有序的一个缩影。石柱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化“城市细管”方面,石柱将县城区划分为4个片区,落实38名网格长“总承包”和120名街长、巷长、点长、楼长“分承包”,实行定人、定事、定岗、定责、定绩的“五定”管理,实现区域和时间无缝化连接,形成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格局。并常态化开展“十乱行为”“带泥上路”等专项整治工作,今年共查处带泥上路、抛撒滴漏等污染城市道路行为31起,罚款5.6万元,规范占道经营3.3万余起,规范夜市摊位600余个,清理废弃广告牌、指路牌572块。完成全市违建整治5年目标任务98.8%,“零容忍”管住新增违法建筑。

在做实“城市众管”方面,健全“四级”责任体系,全面推进县城居民小区、“三无”楼栋自治管理。纵深推进“马路办公”,县领导严格执行,今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马路办公”50次,分管领导36次,其他县领导20次,全县出动人员8650人次,执法约3万件次,共发现问题10920件,整改率达到100%。

在推进“城市智管”方面,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平台,采集监控点位,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升级,逐步实现县城区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共处理城市管理案件12054件,立案5065件,结案3670件,受理群众投诉224起,办结224起,结案率100%及满意率99%。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文明县城为载体,深入开展‘三提升’(基础设施大提升、管理水平大提升、管理机制大提升)、‘四持续’(市容秩序持续整治、扬尘污染持续控制、环境卫生持续治理、作风效能持续深化)、‘五规范’(规范业态、规范市场、规范秩序、规范习惯、规范作业)、‘六彰显’(彰显能力、彰显服务、彰显法治、彰显担当、彰显形象、彰显特色)‘3456’行动,努力将石柱建设成为功能完善、景观优美、清新宜人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石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