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东西协作鲁渝携手 精心书写教育扶贫“奉节答卷”

发布时间:2020-12-03 10:36
发布时间:2020-12-03 10:3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奉节中学积极组织中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以赛代练提升课堂质量

奉节县康乐镇希望小学政教主任黄青山(后排右一)参加滨州实验学校日常推门听课活动

赴滨州挂职教师蒋沐锦在本校教学诗词课

鲁渝东西协作联合办学研讨会在奉节县职教中心举行

校外诗词活动

滨州市支教老师高传波执教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治邺》

滨州市对口援建的奉节县夔门幼儿园正式开园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决战的时刻——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奉节县探索创新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工作法,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做群众贴心人,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奉节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自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奉节县教委在“山东·重庆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引领下,与山东省滨州市教体局签订对口帮扶协议,通过“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的创新路径,精心书写教育扶贫“奉节答卷”。

互派交流丰富内涵“取真经”

11月初的山东省滨州市,清晨的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徘徊。朦胧的薄雾弥漫下,滨州实验学校的老师们早已踏着轻快的步伐,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来到滨州实验学校挂职两个月,奉节县康乐希望小学政教主任黄青山每天都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和感悟这所学校带来的能量——除了书声,听不到打闹的走廊;除了落叶,看不到垃圾的操场;为了工作,从来不穿高跟鞋的老师们……这所学校的师生由内而外散发着无需提醒的自觉,让黄青山感到由衷的佩服。

另一边,黄青山通过工作平台,将滨州实验学校的优秀经验随时直播给远在奉节的同事们。老师们时常发出“教育还能这样做”的感叹,一颗颗优质经验的“种子”在康乐希望小学萌芽生长,助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像黄青山一样有收获、受鼓舞的老师,在奉节县还有很多。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历来有重教崇文的优良传统,教育发展综合水平名列前茅;奉节县作为无数文人墨客游目骋怀、吐珠纳玉的千年“诗城”,以“天人合一”教育境界为追求,把教育当作“天下大事、天大责任、天地尊荣、天伦之源”。

航向一致,船桨整齐,大船才能行稳致远。在致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下,奉节县与山东省滨州市教育局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派出多批管理干部、教师到山东滨州跟岗交流,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等领域互通有无。

与此同时,山东省滨州市也从滨州实验学校、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抽调优秀教师、管理干部到奉节支教。

“奉节县虽地处偏远,但其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不亚于任何城市。”到奉节短短两个月,滨州市无棣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王俊伟对奉节县大力投入教育发展有感而发。

爱心助学真情帮扶“亮实招”

“真正成功的帮扶一定不是将一方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携手共赢。奉节教育在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上不比先进地区差多少,最需要帮扶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过硬的师资队伍。”奉节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合作之初,两地就制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路线图、计划表。

教育的发展根本上是“人的发展”,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发展深度、厚度和广度。

为此,奉节县教委和滨州市教育局把人才视作帮扶奉节教育发展的最大变量,以“请进来+走出去”双线并举的策略,通过跟岗互换、培训交流、网络研修等方式,为奉节教育储备一支具有长足发展动力的“强劲之师”。

奉节县永安小学是一所新投用学校,每年都有近20名新教师入校,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5周岁,亟需经验足、能引领的专家型教师。今年,来自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中心小学的高传波老师和来自滨州市无棣县第三实验小学的王俊伟老师到校支教。入校两个多月,两位老师已经推门听课100余节,上示范课数十节,开展多次教研活动、小课题指导活动。

“经过山东老师们的点拨指引,很多以前在教学中想不通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永安小学数学教师靳艳平表示,专家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有爱生敬业、勤于钻研的敬业精神。

走进永安小学校园内,时时处处可见老师们相互请教、共同研讨的画面。高传波老师和王俊伟老师也被永安小学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所感染,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事实上,滨奉两地在人才培养上的交流远不止于此。每年假期,两地都会以学科为单位,组织以课例示范、专家讲座为形式的专题培训、能力提升培训;每学期,奉节县教师研修中心均会组织开展送教活动,指导县内学校课程创新基地和教研工作坊建设。近3年来,每年通过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参加培训的老师近2.4万人次……

一支水平高超、素质过硬、后劲更足的教师队伍,正成为奉节教育远航发展的最强动力。

合作办学源头活水“开新篇”

杜兴超,大连越航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任职,月薪8000元以上;

刘军,浙江台州长昌海运有限公司任职,月薪8500元以上;

……

近年来,像杜兴超和刘军一样从奉节职教中心走出的优秀毕业生比比皆是,还有40余名学生到海外就业。封闭的大山也能飞出“金凤凰”,只因鲁渝携手栽好了“梧桐树”,搭起了“希望桥”。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排头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牛鼻子’,在教育扶贫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奉节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奉节县职教中心与山东省邹平县鲁中职业技术学校牵手,从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就业培训等方面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

一方面,为有效落实“鲁渝”扶贫协作,充分发挥鲁中中等专业学校的传帮带作用,双方通过互派互学共进帮扶制度,深化理念、师资、科研、教材、文化等方面的合作,3年间互派师生200余人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技能大赛指导活动;另一方面,双方链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山东通达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优质资源联合办学,共同举办脐橙种植、小水果、蜜蜂养殖、油橄榄种植等农技培训,惠及广大贫困户。

在两地良好的合作机制下,奉节职教中心先后荣获中华诗教先进单位、重庆市诗教名校等多个称号,技能大赛成绩取得重大突破,跻身“重庆市中职学校30强”;越来越多职教学子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考上大学的孩子,不仅能带动自己家庭脱贫,还能反哺家乡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奉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奉节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奉节将以“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索教育扶贫的新思路、新载体、新办法,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

结对帮扶赋能提质“行致远”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再也不用每天奔波送孩子上学了!”

“幼儿园条件这么好,我们在小县城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这就是咱老百姓的幸福!”

2020年新学期开学,奉节县夔门街道鱼复社区的居民们乐开了花,山东省投入100万元援建、总投资1100万元的社区幼儿园正式开园。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具与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孩子们相得益彰,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鲁渝协作扶贫中,真心与真情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2019年3月,山东省邹平县实验小学师生从千里之外为奉节县羊市小学学生送来爱心物品,包括书包、文具、鞋袜、图书等2000余件,羊市小学680余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千里之外的温暖,触摸到近在咫尺的幸福。

事实上,不仅是鲁渝协作,在奉节县教育扶贫的推进过程中,这样温情、感人的瞬间不断涌现。

得益于国家补助好政策,家住奉节县冯坪乡南津村的贫困户刘善均的5个孩子安心上学没有后顾之忧;荆竹小学教师李延昭和冉红梅一次次深入残疾儿童家中,让他们在家也能享受到好教育;太和土家族乡太和小学原校长张涌涛奔波在扶贫前线,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带着遗憾永远告别了最牵挂的学生和贫困群众……

如今的奉节县,最美的建筑在学校,最好的风景在校园。调查显示,奉节县教育满意度从全市倒数第一变成连续3年全市第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奉节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最大源泉。

数说

近5年,奉节县累计落实资助资金4.1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1.7万人次

累计发放助学金贷款4.5亿元,惠及困难学生5.8万人次

累计投入教育资金6.5亿元,改善和提升200余所学校办学条件

教师定期家访13万余名学生,对243名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定期开展送教上门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