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我区文化旅游系统全面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整体推进文化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完成。2016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67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亿元,较“十二五”期间翻了两番。
“十三五”时期,合川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发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水资源,把江水资源同竞技赛事、滨水休闲相结合,让五湖四海的宾朋认识合川、了解合川、玩在合川、爱上合川。同时,加强项目推动,全民健身中心、美术馆、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切实保障。我区还立足本土文化,坚持以创作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较高的艺术精品为指导思想,打造文艺精品,不断推动文艺创作再上新台阶。三江大地上,一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依托水资源 提升城市知名度
2017年11月17日,中华龙舟大赛重庆合川站的比赛在涪江水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4支队伍参加比赛。至此,中华龙舟大赛作为国内顶级龙舟赛事落户合川。
比赛当天,涪江两岸聚集了前来观赛的各界群众。来自国内的多家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重庆电视台、搜狐网、凤凰网对该项赛事进行了全程直播,赛事的报道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合川,了解了合川,爱上了合川。
近年来,合川因地制宜,把江水资源同竞技赛事结合,举办了中华龙舟大赛、中国嘉陵江水域垂钓大赛和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龙舟赛等重大赛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提升合川的城市知名度,推动“体育+文化+旅游”持续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川,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在此汇流,“三江六岸”是其最具特色的资源之一,打造“升级版”滨水文化休闲带被提升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领域,一揽子提升滨水休闲品质的计划逐步实现,三江游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2018年12月29日,随着汽笛一声轰鸣,“钓鱼城”号游船缓缓离开了东津沱滨江公园游船码头,开启了三江游首航之旅。“钓鱼城”号的启航标志着合川“滨水休闲”首个旅游产品出炉,同时也是合川“滨水休闲”特色旅游的一次生动实践。
展望“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全区文化旅游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升级宣传营销模式、文旅产业发展、强化行业规范管理等方面做足文章,力争新创1个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全力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目的地建设。”区文化旅游委主任陈道平说。
夜幕下,璀璨夺目的合川滨江夜景。记者李文静摄
文旅品牌影响力全面攀升。“十三五”时期,钓鱼城文化旅游节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攀升。先后举办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第二期UNESCO-CACH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等重要会务,有效提高了钓鱼城遗址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与国际影响力。2019年嘉陵江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在线直播流量超过400万人次。合川儿童画走出重庆,在云南美术馆举办专题展览,13件作品入选2020年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展,五年来累计夺得国际国内金奖2860个。双槐镇河马“村晚”走进央视,作为国家十五个示范点之一,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合川风采。持续承办中华龙舟大赛分站赛、总决赛、龙舟世界杯等国际国内龙舟运动顶级赛事,合川龙舟已成为重庆市体育项目招牌赛事。
文旅营销方式不断拓展。整合网络、电视、户外、节会等多种资源,不断拓展营销方式。第一个代表重庆走进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向国内外观众展开推介,《钓鱼城的记忆》系列节目通过CCTV-4《国宝·发现》栏目在亚洲、欧洲、美洲频道滚动播出,先后去到美国、德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专题推介合川历史人文、旅游线路和钓鱼城遗址申遗。发起并联合嘉陵江沿线32个城市组建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联盟抱团营销,启动拍摄3D纪录片《嘉陵江》。连续两年参加重庆“双晒”活动,区委书记、区长分别通过专题推介、直播带货等宣传合川。
推进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018年10月,一座全新的图书馆在涪江岸边拔地而起并开始试运行。2019年3月17日,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运行。
区图书馆新馆位于合阳城街道涪滨路,紧靠涪江四桥北引桥。该图书馆共9层,总建筑面积约1.83万平方米,是集阅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图书馆。馆中总藏书量30万册,设置有阳光书屋、借阅区、休闲阅览区、电子阅览区、老年阅览室、儿童阅览区、残障人士阅览室、朗读区、自修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拥有电子书瀑布流、小超智能阅读机器人、报刊阅读机、博看朗读亭、水源热泵空调等15种设施设备,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阅读。另有图书外借库、预留密集书库、特藏书库、钓鱼城文献中心、剔旧书库、报告厅等书库和功能室,是全国一级公共图书馆。
2020年9月27日,备受关注的区美术馆新馆完成内外装饰并开始试运行。区美术馆新馆于2017年8月由区新城建设发展中心牵头建设,2020年4月完成主体建设。其外观设计延续东津沱滨江公园场地内的线性规律,采用现代感强的几何平面,与整个公园的设计风格呼应,完美诠释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功能设计上设置了展览空间、创作阅览室,并相应融入参观、阅读、创作和休闲功能,营造一种舒适静谧的文化氛围。
“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先后建成图书馆新馆(国家一级馆)、美术馆、钓鱼城诗书画院、全民健身中心、24小时城市书房、数字文化馆等并向市民免费开放,30个镇街“图文”分馆、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持续实施两轮“厕所革命”,新改建旅游厕所58座并全部上线百度地图,在合川城区、渝武高速及国道212沿线等设置100余块旅游标识牌。全面完成327个村、2.3万户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广电传输光缆达1万公里。全区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15分钟文体生活圈在城市社区基本形成。
打造文艺精品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十三五”时期,我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以流动文化下基层文艺演出等形式为载体,不断推动优秀文艺作品下基层,为群众提供了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粮”,让更多群众乐享我区文艺发展成果。
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主题,文艺界主导创作了上万部优秀作品,组织了“歌唱祖国”“致敬2019”等专题晚会。歌曲《石榴叶子吹》获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铜奖、《为合川鼓掌》获第三届重庆市原创歌曲大赛十佳原创歌曲,丁伯慧长篇小说《过涞滩》获第七届重庆文学奖。“十三五”时期,全区在文艺创作、旅游营销、体育竞技等方面各项赛选活动中共斩获市级以上奖牌、奖项262个。
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体育服务分中心,进一步扩大“文旅体”志愿服务覆盖范围,年均开展各项活动3000余场次、放映农村惠民电影4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50万人次。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戏曲进校园、申遗知识大讲堂、“万人拼图·共绘钓鱼城遗址申遗梦”等系列文化活动。加大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力度,推出了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城乡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用优秀文艺作品推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钓鱼城遗址申遗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培育项目,完成2300组文物的采集、登录工作,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近2亿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32个。新增市级文保单位6处、区级文保单位24处,公布区级非遗名录17项,建成市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4个、非遗展销中心3个。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获评“2018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悬空卧佛保护工程获评“2020年度重庆市文物保护优质工程”。
全力推进钓鱼城遗址申遗与5A级景区同创,稳步推进涞滩古镇提档升级与5A级景区创建,同步推进龙多山4A级景区创建。新增1个3A级景区、2个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村、5个重庆市最美旅游民宿,涞滩镇二佛村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