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龙岗街道西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老人学习手指操
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发挥政策最佳效益,为人民生活兜住底线;回应社会关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贴近群众需要的公共社会服务;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把社会治理重心落到城乡社区,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回望过去5年,在风雨兼程中走过不平凡岁月,大足实现了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履行“三基”“三聚焦”职责,多项工作实现了“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多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连续8年被市民政局考评为优秀,整体工作跻身全市前列。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道。这里更以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据、一幕幕图景,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使命和担当,实现了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筑牢防线紧密兜底百姓保障更齐全,让幸福更有厚度
“感谢政府既帮我渡过了难关,又让我脱了贫。”提起现在的生活变化,铁山镇胜丰村村民胡大学仍感叹不已。今年58岁的他患有一级肢残,妻子也是四级视力残疾。过去家里一直因为缺乏劳动力十分困顿,不但是建卡贫困户,也是低保户。而如今,社会救助不仅让他每月领到560元低保金,还能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100元和重残补贴60元。更在镇、村两级积极帮助下,有了自己的收入手段。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政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人民,就是要体现‘民’字特色。”在大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民之所盼,就是施政所向。围绕于此,近年来该区在保民生领域着力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面对困难群体,大足创新政策、优化机制、投入资金,千方百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2019年,设立全市首创“重庆市大足应急救助基金”,作为临时救助的有益补充,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巨灾险、小额人身意外险、惠民济困保“三重保障”等一系列弥补以往政策短板的政策,为困难群众织密了一张救助安全网。
聚焦脱贫攻坚,夯实民生之基。全区累计实现7763人建卡扶贫对象、295人边缘困难群体被纳入低保保障,290人纳入特困供养救助,对36人建卡低保实施分户保障、88人建卡低保实施渐退。
聚焦特殊群体,情暖困难群众。全区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13.6亿元,年均增长13.6%,年均直接救助困难群众73.7万人次。
聚焦群众关切,助力幸福大足。全区累计出台社会救助政策性文件15个,每年按要求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496元;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6元。
探索特色提升质量公共服务更优化,让幸福更有温度
阳春三月,天朗气清。走进大足龙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远远就听到老人们嘹亮的歌声。“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这里的设施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考虑很周到,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老人黄绍东正在和其他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脸上笑容满满。
这是大足满足民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民政职能转化,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基层服务管理不断提升。
让老有所养,这不仅是一句行动的口号和目标,更是对老人的承诺和保证。如今在大足,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到农村幸福院,老人精神矍铄、怡然自乐。
据大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该区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来,大足立足实际情况,探索构建了“区、镇街、村社、家庭”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养老床位从3684张增至7432张,实现6个街道、106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高水平通过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创新了“四元互动”城乡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建立“144”工作机制,目前已在全区22个村(社区)推广,有效解决了城乡居家“养老难”问题;同时打造了全市首个智慧民政系统,目前已覆盖21万名老人,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213处,生成养老服务“关爱地图”。
除此之外,该区还着力提高殡葬、儿童福利、婚姻、收养、区划和地名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一项项政策的落地,基层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十三五”期间,新建各类殡葬服务设施5个,为困难群众免除基本丧葬费67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89人次;办理婚姻登记134990对,成功进行全国婚俗改革试点申报;高水平完成市级图录典志编纂工作,龙水镇、宝顶山、邮亭铺、巴岳山、濑溪河等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立足民需为民服务基层治理更完善,让幸福更有宽度
长虹村是大足区拾万镇一个美丽乡村,可过去美虽美矣,却一度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村民之间不但缺少交往交流和相互关心帮助,更缺少村集体共同体意识,对村内事务和活动参与不足,认同感、归属感不强,治理能力相对不足。在大足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激发村民群众内动力是关键。”
按照这个思路,长虹村先行先试“三力七单工作法”,通过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群众自治“内动力”、专业社工“助推力”,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通过制定基层社会事务“收单”“筛单”“制单”等“七单工作法”有效地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基层的治理效能。如今,只要走进长虹村,就能看到路边的花草簇拥而开,路上看不到白色垃圾,村民衣服晾晒整齐,邻里间、家庭中和乐融融,这里更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乡村”。
村社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群众温暖的家园,也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状态和治理水平。近年来,大足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以民为先,提升治理效能,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通过创新推进社区治理,该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均达100%,拾万镇长虹村“三力七单工作法”被市民政局评为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通过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与党建工作“六同步”,该区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环境治理、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书面经验交流。
与此同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服务力量也得到不断壮大。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该区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区的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2.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点点滴滴,彰显着大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更体现着民政部门深切赤诚的为民情怀。
“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大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足将继续尽职尽能、久久为功,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努力建设新时代大爱民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民政贡献。
展望“十四五”看见新思路
总体思路:“1365”
——“1”,即锁定1个目标。
构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协同示范区和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相呼应、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全区民政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3”,即构建3大体系。
构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6”,即推进6大重点任务。
逐步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统一,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80%。实现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全覆盖。
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全区养老床位达到8000张,医养服务能力达100%,新增专业护理人才200人,建成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309个、片区老年养护中心3个,区域性康养示范基地。
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面完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建成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实现智慧社区便民服务一体化建设全覆盖。实现城乡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本地区居民比例达到25%,每万人户籍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超过15个,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超过9个。
火化区火化率和节地生态安葬率稳步提高,公益性安葬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深化完善大足智慧民政系统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全市民政信息系统和大足新型智慧城市系统,实现智慧民政大数据一体化。
——“5”即强化5项保障措施。
强化党建统领保障,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强化人才建设保障,强化能力提升保障,强化风险防范保障。力争实名认证志愿者达20万人以上。
发展大事记
2016年
大足区救助管理站、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挂牌成立。
大足区被市委、市政府、重庆警备区评为“双拥模范县”。
大足区龙岗街道学坝街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7年
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会在大足召开。
全市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片区座谈会在大足召开。
全市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会议在大足召开。
大足区婚姻登记所被市民政局评为“最美基层民政窗口”。
大足区婚姻登记所、区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被市民政局评为“全市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大足区龙水镇幸光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8年
大足区烈士陵园被重庆市政府批准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
大足区龙岗街道西街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9年
大足区被重庆市列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试点区县。
大足区民政局被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评为“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
重庆市大足应急救助基金会成立。
大足区入选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
全市民政工作务虚会在大足召开。
大足区智慧民政平台正式运行上线发布。
大足区圆满完成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综合验收。
大足企业建成6个养老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三力七单工作法”被市民政局评为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大足区宝顶山、邮亭铺、濑溪河、巴岳山、龙水镇成功申报重庆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大足区探索推行“四元互动”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全区22个城乡互助式养老中心建成投用,形成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