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效果图)
3月31日,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管委会正式挂牌 摄/贺奎
科学城江津园区企业——渝丰线缆自主研发的网络神经电缆芯片
科学城江津园区企业——江增重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团队正在工作
科学城江津园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瑞士ABB集团涡轮增压中国业务单元数字化车间
科学城江津园区企业——驼航科技研发的无人直升机在青藏高原试飞成功
中国最大综合芯片企业落户投资打造云平台区域总部,建设重庆市范围内唯一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物联网企业新贵落户打造路晟科技人工智能微波芯片及智能物联网系统西南总部;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快速迸发;“创新孵化”迈向“创新生态”……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科创正在快速汇聚。
自2020年9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江津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把融入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江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奋力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半年来,这座未来之城插上腾飞的翅膀,犹如凤凰涅槃。
地处“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位置,这座承载着人们对科学和创新美好期许的城正在快速从蓝图向现实转变。
厚积薄发 “三大转变”夯实高质量根基
时间回溯到2020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于9月启动建设,按照合作共建“一城多园”模式,江津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科创优势、配套优势、交通优势,汇同北碚、沙坪坝、璧山、九龙坡一起打造科学城四大创新产业片区,主要承担教育科研、高端制造、国际物流、军民融合等功能。
这样的定位既是对江津的肯定,也为江津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资源优势。
“江津有基础,有优势,理应走在前列,做出示范。”据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所在区域,近年来一直是江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2020年GDP为386亿元,占全区34.7%;规上工业总产值794.6亿元,占全区58.5%。
新定位的提出,带来的是新任务、新目标。2020年12月11日,为加强对科学城江津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江津成立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领导小组,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统筹推进有关工作,使其作为一座“新城市”更进一步热起来,并通过不断加强硬件、软件等各方面的建设,为其快速建成一座科创新城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潜力更高。引进40个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项目,集中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730家科技型企业,投入26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这里已形成了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为核心、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为产业带的“一心一圈带面”的科创格局。
产业转型升级更快。智能产业初具规模,整车、整机等龙头产品和内燃机、齿轮箱、无人机等制造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双福国际农贸城、和润国际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英利五金机电城等专业市场,年商品流通额达700亿元。
城市承载能力更强。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万人;一大批城市综合体,城市功能设施建成投用或加快布局建设中;境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港口设施构建起通江达海的交通路网……
从“起点”到“支点”,从“地块”到“片区”,从“园区”到“新城”。回放科学城江津园区过去几个月的争分夺秒,不难发现这里基础更牢,底气更足。
攻坚克难 “四新一大”推进高品质建设
新年新气象,整装再出发。3月2日,重庆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当天江津区分会场参加集中开工的两个项目赚足了眼球——
东方雨虹作为亚洲最大的防水系统服务商,获批建设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其创新技术获多项国内国际认证。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生产基地,进行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节能保温密封材料、新型功能涂层材料、特种砂浆及绿色民用建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并将成渝区域总部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爱康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曾为南极考察船“雪龙号”供应管道系统,是国际知名新型塑料管道供应商,专业从事各种流体新型塑料管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企业将打造环保新型塑料管道加工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8亿元。
两家企业落地极具代表性,它们均属于材料产业,将助力江津区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事实上,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创新发展的格局已初步显现。
新城之“新”在于“以新破局”。2021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如何从“把握良机”到“开创新机”?
“主要在‘四新一大’上下功夫,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产业强、科技兴、城市美’的壮美画卷。”据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园区将重点围绕体制机制、空间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土地利用、资源配置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在全面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上,将以高水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一轴两翼”规划的基础上,构建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一体化高质量国土空间新蓝图;
在狠抓产业发展上,将精心打造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引育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为核心、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为产业带的“一心一圈带面”的科创新格局;
在有效提升城市品质上,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第一季度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范围内的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2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亿元。与全区相比,开工项目总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占比均为75%;竣工项目20个,分别占全区竣工项目数量、完成投资的64%和80%。
超前谋划 “两中心两地”向着高起点迈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这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环抱中的新城,从诞生那天起,就把使命写入了基因。
“重大国家战略在江津的实施,既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考验。江津唯有统一思想、强化担当,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新城规划建设,才能不辜负信任与重托。”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建设思路清晰:坚持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把科学城江津园区,打造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创中心、商贸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简称“两中心、两地”),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
一张蓝图绘到底,脚踏实地接续干。
高层次,高起步,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创新中心。深度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建成全市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速集聚高端人才、科技资源、科技企业,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着力放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到2025年,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国家级孵化载体5个,新型研发机构1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0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
高要求,高质量,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商贸中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达500亿元,商品流通额实现1000亿元、总部经济实现600亿元。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先进制造产业链创新链战略安全保障,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核心产业集群,打造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载区、高精尖制造业承接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力争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消费品工业、汽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300亿元、400亿元、250亿元。
……
生态创新城,一个代表江津品质、科创气质的城市名片,必将应运而生。大手笔擘画、大动作落实,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这座冉冉升起的未来新城将为江津城市的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