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峡谷之中起新城 武陵山区建中心 黔江 高质量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

发布时间:2021-12-03 11:26
发布时间:2021-12-03 11:2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武陵山

神龟峡

黔江织锦

金三盖——白土天塘 摄/周进

蚕桑产业已成为黔江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黔江幺妹儿

濯水鹊桥会

去年9月召开的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提出,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要走生态优先型高质量发展路子,要走城乡互动型高质量发展路子,要走文旅融合型高质量发展路子,要走区域协同型高质量发展路子。

作为国家市级定位的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黔江区深入贯彻落实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精神,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绘生态“山水画”、筑大美“峡谷城”、建共富“康庄道”、续精彩“民族风”、享幸福“宜居地”,以此为统揽,加快建设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山地特色城镇群,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奋力书写“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黔江篇章”。

厚植生态本底 共绘“山水画”

公元1856年6月10日,一场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造就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这处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在后世被称为“人间仙境”“深山明珠”。

旖旎的自然风光,为小南海吸引了无数游客。多年前,这里便自发形成景区。进入21世纪,小南海景区发展突飞猛进,于2006年成为渝东南首个4A级景区。2017年,景区门票、船票收入超过4000万元。

跻身“4A级”后,小南海景区便锁定了“5A级”创建目标。“十二五”时期,小南海景区“5A级”创建工作,一度被视作黔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

2016年,在渝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对涉及安全、交通、游览、购物乃至通信的“硬环境”限定了很高的准入标准。对于以自然风光见长的小南海而言,大兴土木创建“5A级”,将无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作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和黔江人共享的饮用水源地,既有旅游开发已对小南海带来了较大的生态影响。尤其是湖面上的游船和周边农家乐带来的污染,逼近小南海生态承载力极限,威胁黔江25万人共享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局之下,黔江人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于2018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关闭小南海景区。引领“旅游大区”发展战略的“5A级”创建重任,转由以人文风情见长的濯水古镇承担。

生态兴,则城乡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必要条件。果断关闭小南海景区为生态保护让路,正是黔江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范例。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后,黔江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释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中国森林氧吧等生态品牌效应,在渝东南牢牢筑起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

全区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确保阿蓬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50天以上。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推动企业、产业、园区绿色化转型,深化生态资源跨区域共享扩大生态收益,既为环境减负,又给生态增值。

同时,全区深化“五大环保行动”,严守“三条控制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巩固发展连续1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成果,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保持在全市前列。

深化城乡互动 共筑“峡谷城”

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拥有“一江穿城、一峡连城,江峡相拥、城景一体”的独特景致,素有“峡谷之城”美誉。

去年底,市委赋予黔江“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新定位。如何在全新定位下深化城乡互动,共筑“峡谷城”,成为黔江必答的时代命题。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黔江城市大峡谷景区迎来又一波旅游高峰。打卡123米的巨幅摩崖观音像和悬空玻璃栈道,将“城峡一体”的壮观景象收入手机相册,成为不少游客黔江之行的首选。

城市大峡谷景区位于黔江主城、正阳和舟白新城三大城市组团核心的酉阳山、插旗山之间,峡谷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横跨7个地质年代,长达10公里,峡谷垂直落差500米,融山、洞、峡、瀑布、湿地、森林、地质奇观、佛教文化、土家风情于一体。

当前的黔江,正紧扣“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定位,依托“城在峡谷中、峡谷在城中”的独占性景观,梯次实施城市大峡谷二期、正阳圣境森林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分步推动“峡谷景区—文体产业园—高铁片区”带状区域发展,加快重构“一带两槽三核六片区”的城市空间格局。同时,持续擦亮国家卫生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城市品牌,力争到2025年,让城市规模实现“双30”目标。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城市与乡村相互辉映、相得益彰!”黔江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国庆的濯水古镇,热闹程度丝毫不逊于城市大峡谷。这座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2014年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列入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去年底跻身国家5A级景区,成为引领黔江文旅融合发展的“火车头”。

登临极具土家特色的风雨廊桥纵览千年古镇风情,乘坐快艇畅游悠悠阿蓬江感受“武陵水乡”魅力,走街串巷品尝鸡杂、绿豆粉、马打滚等地道黔江美食……游客们纷纷感叹“到濯水,不虚此行!”

和濯水一样的特色小镇,在黔江还有不少。深化城乡互动,黔江坚持把城镇融入到山水之中,用好土家吊脚楼、民居建筑群、风雨廊桥等民族元素,建设一批具有山地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的特色小镇,围绕“一乡一品”打造蚕桑、辣椒、脆红李等产业小镇,最大限度保留田园风光、乡村风貌和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打造一批民族风情浓郁的特色村寨,以树立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己任,高标准打造“一强二美三新”幸福大美乡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目标,与黔江渐行渐近。

壮大产业集群 共建“康庄路”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对于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产业振兴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黔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工业“往外延”、农业“两头连”、服务业“走高端”。

8月18日,重庆中烟黔江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开工仪式在黔江新城举行。一座立足黔江、辐射全国的百亿级现代化大型企业即将崛起。

黔江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总投资14.95亿元,新建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项目土建及公用配套设施规模为40万箱/年,工艺设备产能为30万箱/年,配置综合生产能力4500千克/小时的制丝生产线,建设生产物流系统和配套建设系统。项目到2022年底全面建成,锁定年生产能力40万箱,产值120亿元、税利100亿元目标。

黔江卷烟厂新址所在的正阳工业园区,是黔江“工业强区”的主阵地,也是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

黔江深耕正阳工业园区,聚焦卷烟及配套、新材料、消费品工业3个百亿级产业构建全产业链,建设风电、水电、光伏、垃圾焚烧发电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带。“十四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将达到年均增长8%左右。

10月29日,市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重庆黔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渝东南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黔江,也意味着黔江区历经3年奋斗终于圆梦。

依托优势产业集群,正阳工业园区将力争在“十四五”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一根根细细的蚕丝,将远在10多公里外的金溪镇与正阳工业园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金溪镇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一张张蚕盘整齐地堆放在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可控的车间内。这里严格按照每龄温度湿度标准饲养小蚕,比普通小蚕共育增长了10%到15%的蚕头数,相当于增加了10%到15%的产茧量。金溪镇出产的优质蚕茧,将成为正阳工业园区乃至整个武陵山区众多丝绸企业的优质原料。

黔江山地特征明显,全区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全国最大无抗生猪基地建设,做强做优茧丝绸全产业链,深化特色农产品加工,持续打响“中国蚕桑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等品牌。到2025年,黔江将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0月的一场降雨后,海拔1400多米的白土乡三塘盖雾气升腾,云海泛波,宛若仙境。三塘盖气候温润,高山与峡谷并存,是黔江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去年5月启动建设的黔江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是黔江迄今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体量最大的文旅康养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建设周期约8年。

当前,黔江正全力打造濯水景区、城市大峡谷景区、三塘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三驾马车”,壮大“1个5A+7个4A”精品景区方阵,建设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2025年旅游增加值占全区GDP12%以上。

注重文化传承 共续“民族风”

文化,是人们记忆和情感的载体。文态保护与生态保护一样重要,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虽有青山吟唱林涛,你却向往武陵山巍峨挺拔。虽有碧水映照蓝天,你却向往长江奔腾激荡。虽有岁月悠远绵长,你却向往阿蓬江奔向远方。虽有后河戏古韵悠扬,你却向往豪情澎湃时代交响。啊,我的濯水,你是我爱不够的家乡……”

原创大型民族歌舞诗剧《濯水谣》,取材于武陵山地区土家族、苗族的风土人情。结合黔江小南海地震遗址、风雨廊桥、濯水古镇、古盐道、阿蓬江、武陵山等自然景观和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祭祀活动等文化元素。以民间歌舞为表现形式,融合“天理良心”为核心内容的濯水“濯心文化”,南溪号子、摆手舞、黔江鸡杂、西兰卡普、抬石号子等24项国家级、市级“非遗”和原生态民俗文化“哭嫁、赶年、摸秋、赛龙舟”等习俗。

该剧以苗族姑娘和山里汉子的恋情为主线,把故事背景放在“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正月正”等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节日,将黔江钟灵毓秀的山水、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如诗如画的歌舞融为一体。

黔江是国家级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沉淀着1800多年的“丹兴”古韵。凭借全国首家土家民俗博物馆、重庆唯一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歌舞团等独特优势,黔江把中国原生民歌节、原创大型民族歌舞诗剧《濯水谣》等“三节一赛一会一剧”打造成全国知名文旅品牌,让“土家第一寨、千年民俗情、武陵文化行”成为打卡黔江新时尚。

黔江不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还有厚重的红色文化。

今年7月,川渝妇联、文旅委(厅)联手推出“永远跟党走——川渝亲子红色之旅30条线路”。位于黔江冯家街道的万涛故居,成为其中的旅游点之一。

出生在黔江的万涛是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共湘鄂西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湘鄂西特委委员、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湘鄂西中央分局军委委员、红三军政委、湘鄂西省委委员和军委分会主席团委员等职,1932年牺牲。

黔江深度挖掘全国一类革命老区、红三军入渝首站、万涛故居等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水市红军树、濯水红军渡、老城红军广场等红色景点“串珠连线”,让“红色基因”赓续相传。

此外,黔江还立足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的经历,讲好“黔江故事”,让新时代“黔江精神”绽放光芒,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坚持以人为本 共享“宜居地”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今年重阳节期间,渝湘高铁黔江段马家坝特大桥工地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加紧施工,力保工程如期推进。“渝湘高铁贯通后,通过铁路从主城到黔江,将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40分钟!”黔江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

渝湘高铁重庆主城至黔江段全长269.5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海西城市群间高速客运交流的通道,也是黔江“4高6铁”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渝湘高铁重庆主城至黔江段2018年11月开建,预计2025年通车。

“十四五”是黔江加快建成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今年,黔江加快“4高6铁”铁路网、“1环8射”高速公路网、20条以上航线网等交通建设,朝着打造“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全力冲刺。

教育和医疗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交通大发展为基础,黔江立足渝东南唯一的2所高职院校、3所市级重点中学等教育资源,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同时,完善渝东南唯一的“三甲”医院、全市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吸引更多毗邻地区和辖区乡镇人口转移落户。

黔江的目标是,力争2025年外来就学、就医、消费分别占比25%、35%、40%以上。

宜居的黔江,必然是文明的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自2018年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黔江紧紧围绕“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宗旨,突出“清新宜居·文明黔江”主题,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出了多项举措并大力落实推进,城市变得越发整洁有序、清新宜居。

除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外,黔江还深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常态化开展“十个一”创建活动,让广大群众共建共享文明生活。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枫桥经验”,实践“十项行动”,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确保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力争三夺“长安杯”。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