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全方位、零距离体验 渝中区开展首次营商环境观察员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3-06-30 10:27
发布时间:2023-06-30 10:2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营商环境观察员是渝中区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出的10条措施之一,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一线代表和基层群众中筛选后,选聘了3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

6月28日,渝中区发改委开展了首次营商环境观察员体验日活动,邀请10余名营商环境观察员走进大都会东方广场、重庆银行文旅特色支行(洪崖洞支行)、e码头跨境新零售店和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实地参观交流,参加座谈会分享经验,通过集思广益,深入讨论市场主体关注关切的高频事项。

在大都会东方广场,该企业负责人详细地介绍了大都会东方广场的蝴蝶计划,提出要分五步走,包括打造重庆地标、美学升级、缔造高端、绿色建筑到最终实现蜕变。他表示,还计划打造山茶花广场、黄桷树空中花园、国际奢侈品中心等场景,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完成东方广场的“蝶变”。

“商场要提升知名度,怎么把人吸引到这里?同时让他们有消费欲望是关键。”在听了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之后,观察员、重庆市环保设计院副院长刘小鲁提出了问题,并与企业负责人和其他观察员一起现场进行了讨论。

在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6月18日开业的e码头跨境新零售店也是渝中区优化开放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本次观察员体验的第二站。

e码头跨境新零售店,观察员程洪伟现场下单体验跨境购物。见习记者 于鹏程 摄/视觉重庆

据了解,e码头跨境新零售店是全市第一批“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快速配送新零售模式试点项目。“这种模式既能拓展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对进口商品“可见、可触”的需求,又能创新消费模式。通过“现场扫码、线上下单”,消费者下单、海关放行、快递柜提货流程非常便捷,实现了消费者无感清关,大幅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地方项目负责人马闯俊介绍说。

“这样的跨境电商模式,确实很方便,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外商品,省去了很多的中间环节。”观察员程洪伟在实地体验之后表示,希望能够引进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买遍全球。

e码头负责人马闯俊正在向观察员介绍情况。见习记者 于鹏程 摄/视觉重庆

文旅产业作为渝中区的重要产业之一,该区在文旅产业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于去年出台的《渝中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10条措施》,明确提出“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

重庆银行文旅特色支行洪崖洞支行是本次体验的第三站。活动当天,观察员们来到文旅特色支行参观交流,共同为支持文旅企业做大做强献策。

在体验的最后一站渝中区人民法院,观察员们实地参观了速调速裁中心和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感受渝中区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化保障。

据介绍,近年来渝中区法院着力建设诉讼服务平台、诉调对接平台、速裁快审平台,推进法治建设更加简洁、高效、便利。建成“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区”,提供网上立案、材料收转、诉状生成等服务,突破工作日限制;推行“全天候”“零等待”的自助诉讼服务新模式;建立“智慧诉讼服务区”,为当事人诉讼提供全流程的智能辅助;上线“云端小马”智慧便民小程序,在线提供咨询查询、联系法官、预约调解、法治宣传等15项便民服务。

同时,渝中区法院还着力推进“云上共享法庭”的建设,与全区的派出所、司法所、街道社区、部分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联系,实现远程开庭,为当事人最大程度节省诉讼成本。“这种远程诉讼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解决纠纷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通过远程诉讼,每年可办结上千件案例。”渝中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李家骥介绍,目前“云上共享法庭”已覆盖全区11个街道、79个社区、11个司法所、13个派出所、15个行业调解机构、部分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

渝中区发展改革委社会科科长杨红露表示,将通过观察员、监督员进一步为渝中营商环境“把脉问诊”,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真正搭建起政企沟通合作的新桥梁新路径,同时积极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擦亮渝中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