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大渡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开创“兴业兴城、强区富民”崭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5-05-09 09:31
发布时间:2025-05-09 09: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大渡口区亮相2025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医学装备展览会 摄/钟戈

建桥工业园区 摄/刘映呈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摄/龙在全

秋田齿轮数字化车间 摄/刘映呈

尚义大渡口 宜居宜业城 摄/刘映呈

今年以来,大渡口区认真落实全市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锚定工业经济三年倍增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重点、细化举措,举全区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市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渡口新作为。

当前,大渡口区已被列为全市智慧医疗装备创新发展集聚区,正高标准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重庆小面产业园,建桥工业园被评为“重庆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与生俱来 建设“制造强区”基础牢、信心足

大渡口,为服务重钢而设区,“工业制造”是与生俱来的基因。

依托两山环抱、两江交汇的地理优势,目前,大渡口区城镇化率高达97.8%,新增工业用地指标10755亩,为产业布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今年一季度,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9.8亿元、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位列中心城区第三,41家规上工业企业增长超过10%,经济发展活力显著;29个重点制造业项目正顺利推进,海康威视三期、秋田齿轮扩能项目竣工投产,萤石制造基地、红九九生产基地基本完工,宁波鲍斯、华韶智算开工建设,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6.98亿元、增长25.2%,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再加上政策叠加优势,大渡口区深度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区内现有17个市级任务项目落地、投资金额86亿元,涉及智慧医疗装备、先进材料、高端摩托车及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可谓是获得了产业升级与资金支持“双重助力”。

一系列机遇、一连串成绩,成为大渡口区实施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建设千亿建桥工业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当前,全区制造业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全面、系统、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长板短板,找准方向、坚定步伐,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中,作为全区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跳磴镇在大渡口区委、区政府指导下,持续打造企业成长“生态圈”。先后协调解决了安标检测、中能能源、辽宇食品、凯尔夫等重点制造业企业在厂区拓展、信用维护、工商注册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力保障了萤石电力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等重点项目用地,辖区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重庆小面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而在蓬勃发展中的建桥园区,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累计走访企业711家次,问题解决率达94.5%,“企业吹哨·部门报到”100%响应,处置309处风险预警,完成60余万平方米绿化及水环境管护。今年一季度,建桥园区规上工业产值约85亿元、营收约68亿元。

“全区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开局起步良好,我们将厚植开放理念、强化场景思维、聚焦增量和改变,推动制造业进一步提速跃升发展。”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说。

转型升级 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

来到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秋田齿轮”)的生产车间,智能机械手精准抓取新能源汽车齿轮进行打磨,零件产品通过自动化传送带“飞驰”流转,成品检测工位采用激光扫描仪快速筛查精度……管理屏幕旁,工作人员只需触碰屏幕就能随时调配生产线。依托数字化升级,车间生产设备效率较过去提高36%,生产成本降低16%。

“以外磨工序为例。以前1人仅可操作1—2台机床。实施智能化改造后,通过智能机械手下料打磨,实现了多序连线,一人可同时操作6—8台,效率成倍提高。”

据秋田齿轮负责人介绍,在大渡口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秋田齿轮积极推进设备更新换代和产能提升项目,近三年已完成设备投资3.85亿元。同时,紧跟新兴市场和客户需求,去年开发新品项目183个,其中84个当年实现量产,有力促进了公司产品结构优化。

当前,秋田齿轮已完成了从以中低端汽摩齿轮产品为主到以新能源、自动变速箱、大排量摩齿等中高端汽摩齿轮为主的迭代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端摩托车齿轮生产研发基地和重庆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齿轮生产研发基地之一,公司与本田、宝马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比亚迪、长安等国内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井谷元”)生产车间,智能化制面机组列阵阵轰鸣,机械臂每分钟可完成数十盒产品装箱。

专注于产品研发与技术革新,井谷元自主开发了重庆小面自动化包装设备,生产效率提升50%,显著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产品污染风险,引起了行业内外普遍关注。并且,车间通过升级光伏能源和热能回收循环系统等设施,生产能耗也较之前减少了15%。此外,井谷元还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达成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的有效路径,为行业内外提供了有力借鉴。

在大渡口区,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截至目前,大渡口建成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5个,8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个、投资额同比增长44.9%,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4家,建桥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要素保障 打造多链融合的产业可持续创新生态

在构建制造业发展新体系的过程中,大渡口区突出“四侧”(政府侧、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协同推动“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要素、抓服务,打造多链融合的产业可持续创新生态。

以建胜镇为例。镇上工作人员了解到辖区龙头企业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复材”)面临的运输道路破损、运输效率降低等难题后,第一时间联动各部门组建“道路隐患整改工作专班”,在72小时内敲定“道路强基+安防升级”综合改造方案,一个月内完成了破损路面全线修复,同步增设12组太阳能防撞护栏、30处3M级反光标识,有效解决了企业物流难题。

聚焦助企纾困,大渡口区通过‌政策机制创新、要素精准保障、服务效能提升‌等多维发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启动实施全域中长期电力专项规划,保障建桥C区拓展区、标准厂房项目电力供应;20.8万平方米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开工建设,10家企业签约入驻;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解决企业融资;支持4家企业申报超长期国债设备更新项目资金1.2亿元,协助13家企业申报市工信领域重点专项资金1600万元;建立制造业“速渡办1235”服务机制,形成“全周期”企业服务模式。

聚焦延链补链,大渡口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吸引产业聚集发展的“强引擎”作用,引育电子制造、软件信息、数据中心等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领域企业120家,集聚材料研发、配件生产、整车制造等高端摩托车产业领域的上下游企业20余家,重庆小面产业培育市级“爆品”产品4个,今年成功签约项目46个、投资金额288亿元。

据统计,大渡口区现有2家企业评为重庆市领军企业,3家企业评为重庆市链主企业,培育上市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

创新驱动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

作为大渡口区本土成长起来的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生产领域领军企业,国际复材是国家定点、国内最早、全球知名的玻璃纤维专业研发及生产企业。

2025年一季度,国际复材实现营利双增,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21.68%,利润总额7500.52万元、同比增长216.34%,归母净利润5267.48万元、同比增长176.96%,玻纤年产能超120万吨、产能规模居全球前三。

“紧抓当前发展机遇,公司将聚焦智能产线、精细生产、卓越运营、敏捷研发、智慧园区5大业务,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一步融合,以助力大渡口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国际复材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大渡口区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国际复材强化了与全球产业联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头部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多项研发项目落地,成绩斐然,为大渡口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西部复合材料产业高地贡献了力量,为全市新材料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同样是科技创新的佼佼者,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元汇吉”)主营业务涵盖生化、免疫、分子、微生物及病理等体外诊断领域的9大产品线,在全国设有6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占比超30%。

当前,于建桥工业园C区在建的中元汇吉生物科技园占地83亩,总投资超5亿元。该科技园的建设,将推动中元汇吉产品数据共享和工艺标准化的升级,极大提升公司产品制造力,为实现智能化打下坚实基础。

“得益于各项优惠政策叠加和大渡口区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持续在体外诊断行业精耕细作、开拓创新,为创国际一流IVD品牌不断奋斗。”中元汇吉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大渡口共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创历年之最。全区全年智能安防设备产量超1.03亿台(套);生物医药产业深耕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医疗器械产值占全市产值比重35%、居全市首位。

“未来三年是大渡口制造业跨越新关口、培植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渡口区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重点抓好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深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等七个方面工作,开创“兴业兴城·强区富民”崭新局面,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渡口新作为。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