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山黑猪
近几年,潼南区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创新推出“我在潼南有块地、有块田、有棵树、有头猪、有坛酒”的“五有”共享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中,“我在潼南有头猪”以其独特模式与显著成效,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的典范,引领着乡村振兴的新风尚。
云上认养 共享养殖新体验
4月29日,重庆(潼南)农科城内,“潼享田园”公共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潼南共享经济迈入新阶段。该平台以“品牌价值输出+共享经济创新+数字技术赋能”为核心理念,整合全区“五有”共享经济资源,打造乡村振兴与共享经济融合新标杆。
“潼享田园”采用“5+2”框架与“国企+集体经济+个体户”运营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文化体验+数字认养”转型。平台设有“五有认养”“有礼电商”“新研体验”等板块,为城市用户提供深度体验现代农业的数字化窗口。
市民张女士成为首批体验者,通过平台认养了一头罗盘山黑猪。“手机就能实时查看猪的生长情况,感觉特别亲切。”张女士说。她认养的黑猪来自潼南卧佛镇的谧野天籁养殖场,该养殖场推行生态养殖。消费者认养时需缴纳定金,养殖过程全托管,并可通过视频监控随时查看。认养结束后,按斤结算费用,养殖场还可提供宰杀、宴席及冷链配送等增值服务。
“等黑猪出栏,我打算亲自接它回家,并邀请朋友一同品尝这份地道的乡村美味。”张女士满怀期待地说。
黑猪溯源 品质保障赢口碑
在潼南新胜镇盘山村,罗盘山黑猪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闻名。然而,如何将优质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
潼南区以“一猪一码溯源”技术破题。通过“潼享田园”平台,村民为每头黑猪佩戴智能耳标,消费者扫码即可轻松了解这头猪从出生到出栏的全过程。
“以前养猪愁销路,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不仅不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真是帮了我们大忙。”盘山村村民老李感慨地说。
智能耳标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黑猪养殖的全程可视化、可追溯,既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重庆创瑞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场养殖能繁黑母猪20头、育肥猪500余头,通过溯源系统,黑猪价格较传统养殖大幅提升。他说:“我们利用智能耳标技术,拓展个性化定制,为每一头黑猪建立了详细的生长档案,实现黑猪养殖管理精准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可视化,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安心食用。”
文化赋能 “乡愁经济”促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潼南区相关负责人深知这一点。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潼南以“我在潼南有头猪”为基础,深入挖掘黑猪文化,将其与年俗文化、农耕文化紧密结合,推出了杀猪菜宴席、黑猪文化节等特色活动。
今年1月17日,“潼南‘柠’聚力·涪江中国年”(第二季)——渝西山乡年俗文化活动在潼南区卧佛镇天台山景区盛大开幕。其中,“味蕾诗韵 烟火山乡”黑猪宴作为子活动,深受市民喜爱。市民们线上报名体验抓年猪、赶年猪、摁年猪等乐趣,现场品尝地道黑猪宴,品味独特年味。
“每到年底,村民们都会邀请认养者及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享杀猪盛宴,感受浓浓的乡愁与温情。”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提升了黑猪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据统计,“味蕾诗韵 烟火山乡”黑猪宴期间,共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参与,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从云上认养到全链溯源,从文化赋能到产业融合,“我在潼南有头猪”项目以数字化为引擎,以文化为纽带,构建起城乡互动、产业联动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未来,潼南区将持续深化“五有”共享经济,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乡村振兴IP。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