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整齐分级,排洪渠四通八达,复垦地上的作物正拔节生长……近日,在渝北区玉峰山镇双井村,记者通过无人机镜头看到,新栽的“田林草”复合基地恰似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一年前,这里还是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违规弃渣场。”前不久,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去年5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轨道交通15号线施工方利用双井村临时用地违规设置弃渣场,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他说,“通过制度重塑、数字赋能、执法震慑等硬核举措进行了全面治理。”
复垦地上的作物正拔节生长。受访者供图
一年来,渝北区系统重构“源头减量—中端管控—末端利用”全链条治理体系,交出了建筑垃圾治理的“硬核答卷”。
首创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治理建筑垃圾是个新课题。”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称,当时无成熟的经验可循,该区以督察整改为突破口,以制度创新引领治理变革,创新建立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他说:“重塑机制创新系统,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渝北区编制了《建筑垃圾污染治理规划(2021-2035)》,构建“3+X”(即3类处置场+X个中转站)空间布局,创新“产消平衡”动态调控机制;出台《渝北区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细化37条“渝北标准”,首创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渝北区建成江北机场D6等9个标准化消纳处置场所,新增处置能力638万立方米;构建“消纳+再生”双轨体系,建成投用西漫分选场,加速推进前沿科技城资源化利用场建设,资源化利用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00%。
与此同时,渝北区在全市还率先探索不同处置场所分类监管细则,推动上升为全市层面规范性措施。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区开展联合执法50余次,查处违法案件19起;通过标准化流程再造,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审批效率提升30%,到目前累计办理核准417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一车一码 AI跟踪30秒锁定违规车辆
8月末的一天,渝北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发出预警,一辆疑似违规渣土车出现在屏幕上。工作人员随即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向一线执法人员发出指令,很快找到疑似车辆,以及源头工地和责任企业。
过去,渣土车监管存在“违规行为识别难、企业查找难、源头工地锁定难、跨部门系统处置难”等问题,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高效精准就靠它!”在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指着渝北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介绍,全区构建“区—镇—村”三级治理架构,全力推行“一车一码”电子渣票系统,实时掌握全区837辆渣土车的运行轨迹,任何异常情况都能在30秒内精准定位,并自动推送至相关执法单位,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治理。他告诉记者:“该系统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统计,渝北区自2024年以来使用电子渣票15.5万张,居全市前列;通过AI智能抓拍疑似违规行为1.1万余起,研判处置率达100%。
不仅如此,渝北区还创新构建“云上治理+链式监管”智慧治理体系,实现建筑垃圾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体系贯通“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平台,配合使用“渣土车监管一件事”“智慧城管”等系统,形成“感知预警—研判转派—横纵协同—快速办结—处置反馈”完整闭环。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52个施工项目、15个消纳处置场所智能感知设备全覆盖安装,有效提升了“云上监管”能力。
“一案双查” 问责7人查处案件245起
今年5月下旬,玉峰山镇某村被区外项目违规倾倒建筑垃圾,该村委会接到村民举报后既没有立即到现场核查制止,也没有及时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导致该处被连续3天违规倾倒盾构泥石,对现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此后,该村村主任因建筑垃圾治理履职不力被问责。事实上,一年多来,渝北区共问责履职不力人员达7人,查处违法案件245起。而这次对玉峰山镇非法弃土场典型案例,则全方位实施顶格处罚496万元,并启动“一案双查”(既查运输,又查源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极具震慑力的高压态势。”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巩固治理成效,该区创新构建“1+2+N”(1个属地镇街+2个主力部门+N个协同单位)协同治理矩阵,建立“五快”(发现、响应、研判、交办、打击)响应机制,推行“111”(1小时到场、1天立案、1月办结)执法模式,打造建筑垃圾治理的“渝北样板”。
在执法机制创新方面,渝北区建立“行刑衔接+信用惩戒”联动机制,将违法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戒效果;同时出台《渝北区加强违法倾倒建筑垃圾治理联动处置工作方案》,形成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的工作合力。
“不仅注重‘当下改’,更着力‘长久立’。”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制度重塑+数字赋能+执法震慑+长效常治”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全区建筑垃圾违规处置量同比下降76%,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5%,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贡献了“渝北智慧”。“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如今,曾经违规设置的弃渣场已焕然一新,123.55亩复垦地上作物长势喜人,21.47亩林地与33.46亩草地相映成趣,渝北正在探索一条超大城市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