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沙坪坝区五云湖畔的赛力斯集团总部
赛力斯超级工厂(凤凰)生产线(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青凤科创城(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新问界M7交付现场(赛力斯供图)
9月26日,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内,赛力斯超级工厂(凤凰)向首批问界新M7的用户交付车辆。这距离它正式发售,仅过了3天时间。
问界新M7上市不到24小时,大定数量超过4万台。而如此快的交付速度,折射出赛力斯顶尖的制造水平与工艺,以及高效的生产效率。而问界系列的热销,则成为重庆汽车工业跻身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的缩影。
作为问界背后的“缔造者”,赛力斯这颗重庆汽车制造的“明星”,正是从沙坪坝区这片沃土上诞生、扎根并腾飞。而它成功的背后,也正是沙坪坝区在汽车产业上抢滩布局,让一座老工业基地逐步蝶变,向重庆汽车产业高地迈步的生动注脚。
“保姆式”服务助力赛力斯“扶摇直上”
翻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赛力斯必然是无法回避的一章。
它由“微面”发家,却敢于果断投身新能源大潮中。当其转型初期遭遇困境,外界质疑声四起时,它却开辟了行业“跨界合作”的先河,与华为进行了深度融合。前者为其产品带来强健的“身体”,后者以其技术为汽车注入智能化的“灵魂”。
这一组合到底给汽车界带来了怎样的震撼?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所有问题。
2021年,问界系列正式发布,并相继推出了M5、M7两款车型,售价均在20万元以上,均大获成功,仅用15个月就下线了第10万辆车,创下了当时最快达到10万辆车的纪录。
2023年12月,问界M9正式推出,起售价在45万元以上。该车一经上市便订单火爆,迅速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数据显示,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4万辆,18个月稳居50万元以上汽车销冠。
截至目前,问界系列已交付超过80万辆,其中全新问界M8上市5个月累计交付超9万辆,成为了40万以上价位汽车的销冠。
如今,提及汽车发展的新路径,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模式已成为一个“典范”,多家企业相继跟进。而问界系列,则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绕不开”的品牌,也成为国产汽车“豪华”的代表。而就赛力斯自身而言,它不仅是重庆汽车的一张名片,更是重庆本土培育的市值超过千亿的民营企业,成为重庆民企的“头把交椅”。
赛力斯的成功,除了有华为这个伙伴外,沙坪坝区也是其背后重要的扶持者——为赛力斯提供着超常规的“专班制”保姆式服务。
当赛力斯有办公和研发上扩张需求时,沙坪坝区在极短时间内便完成了3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楼宇的腾挪,确保了企业核心功能不受阻滞。
当问界新车产能爬坡的关键时期,沙坪坝区组建了能源要素保障专项小组,确保工厂的水电气讯供应稳定可靠,甚至提标改造临时污水处理厂,彻底消除了企业高速发展中的环保后顾之忧。
当赛力斯需要人才支持时,沙坪坝积极推动赛力斯建立清华博士必修实践基地,通过协助深入C9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成功签约C9院校毕业生107人,并协调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约1900套,解决了3000余名员工的居住问题,让企业人才“住得安、留得下、干得好”。
当赛力斯需要资金需求时,沙坪坝区又支持赛力斯牵头承担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科技攻关项目,并提供近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M7技术改造扩能。
……
可以说,沙坪坝对赛力斯的帮助,已超越服务层面,进入了“协同创新、共建高地”的新阶段。也是这种全方位、无微不至的支持,赛力斯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以心无旁骛的姿态闯荡新能源市场,实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强链补链构建汽车全产业链“图谱”
赛力斯的腾飞,是沙坪坝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孤树不成林,独木难撑天”。想要真正地成就汽车产业高地,沙坪坝区一直有着清晰的认知:必须从“一枝独秀”迈向“百花齐放”的产业集群之路,方能聚沙成塔,成就工业的浩瀚江海。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沙坪坝的策略是以“链主”赛力斯为“强磁场”,迅速集聚和集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链主企业扎根、配套企业扎堆、产业人才扎营”的产业集群生态。
为此,沙坪坝区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轻量化车身、汽车电子、智能座舱、热管理等强链补链领域,发起了一场“领导挂帅、全员出击”的集群攻坚战。
去年10月以来,沙坪坝区累计签约汽车产业链项目55家,签约金额达191亿元。这批项目中,包含9家上市公司、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比如,沙坪坝区成功引进星宇车灯、美湖智造、东风李尔、宁波拓普、广东文灿、力劲集团等一批行业头部和核心供应商,实现了对“新能源汽车整车三电—轻量化车身—新材料—汽车模具及精密零部件”完整产业链条的加速补齐。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已集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118家。其中,规上汽车制造业企业67家,包括整车企业2家〔赛力斯沙坪坝分公司、赛力斯(湖北)沙坪坝分公司〕,零部件企业65家,这也助力赛力斯在区本地配套率提高至40%。
同时,去年10月以来,沙坪坝区已开工力劲、路润等项目47个,投产东风李尔、澳多电子等项目12个。
项目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
为此,沙坪坝区在空间和制度上持续创新,目前已累计出让工业用地18宗、共1136亩,出让宗数同期位居中心城区第1,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该区创新地推行招商引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一对一”服务团队,并通过土地出让“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将项目落地的时间压缩到最短,跑出了“沙坪坝速度”。
昔日,沙坪坝以红岩精神与科教高地享誉全国;如今,它正以“汽车”展现发展的雄心。这些举措,不仅重塑了沙坪坝区的工业版图,更助力其成为重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与动力。
抢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机遇
善弈者谋势。如今的沙坪坝,已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集群效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面对重庆将要建设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机遇,沙坪坝区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抢占产业制造高地,也为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贡献“沙坪坝力量”。
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沙坪坝区将继续把汽车产业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形成链主企业“扎根”、配套企业“扎堆”、产业人才“扎营”的良好产业生态,助推全市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在加强项目落地建设上,该区将深入实施“赛链计划”,围绕赛力斯,对照全市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的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方向,在梳理好一级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基础上,继续向二级、三级零部件供应商延伸,持续更新目标企业,千方百计招引企业。
在支持企业升级转型上,该区将引导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资金链短缺的本地零部件企业,与区外行业优质零部件企业进行并购合资,来区成立全新公司,既避免本地零部件企业因整车企业战略性调整而被淘汰,又可吸引市外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发挥政策牵引作用,鼓励传统企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数字化管理水平,以适应整车企业生产节奏和要求。嫁接区内高校人才资源,开展人才订单化培养,为企业培养输送复合技能型人才。
在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上,该区将全面加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推动奥托立夫、东风李尔等研发实力强的跨国企业、上市公司在区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并深度参与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安全车身与智能底盘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构建以协同创新为主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助推赛力斯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当下的沙坪坝区,正乘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紧抓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时代大势,奋楫争先,加速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它的每一步跃升,都将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发出更加响亮的时代回响。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