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渝中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区政府办公室于7月11日印发的《渝中区打造历史人文传承新高地 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当前和下一步渝中推动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发布会上,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从《行动计划》的制定背景、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该《行动计划》进行了全面解读。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资料图
据介绍,作为重庆母城,渝中是山城文化根系的发源地与承载地。这里汇聚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融合了“山城、江城、不夜城”的独特魅力,被誉为“老重庆的底片、新重庆的客厅”。文旅产业更是渝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超8900万人次,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6.5%和8.6%。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传承历史文脉的必然要求,也是激活消费潜力、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抓手。
从总体思路上来看,《行动计划》提出实施“14681”行动,即紧扣“打造历史人文传承新高地”一条主线;全力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先行区、西部文旅融合引领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四大功能区;着力提升涵盖都市旅游承载、母城记忆展示、红色文旅示范、体育演艺集聚、时尚娱乐引领和国际交往拓展六大功能;稳步推进历史人文传承行动、文旅精品提升行动、产业能级提质行动、消费供给提振行动、市场主体培强行动、对外交流拓展行动、宣传营销提效行动和服务效能优化行动八项重点行动,加快构建齐抓共管、多跨融合、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大文旅格局。
未来三年
渝中文旅从五大方面攻坚发力
围绕上述框架,《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渝中将重点从五大方面攻坚发力:
守护城市根脉,建设“博物馆之城”,将重点打造“九开八闭”古城墙、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等十大人文景观,创新推出文物建筑社会认养机制,让历史建筑“活起来”。未来三年,计划新建一批博物馆、陈列馆,真正让渝中成为“一座可以行走的博物馆”。
提质景区体验,打造旅游新地标,将推动洪崖洞、李子坝等网红景点品质升级,推出“两江游”“非遗体验游”等10条主题线路。新创3个以上国家A级旅游景区,并配套奖励政策。此外,将建成2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力争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
推动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文商旅体城,将深入实施“文旅+百业”战略,推动文旅与商业、体育、科技、城市更新等深度融合。积极筹建渝中区动漫游戏产业园、文旅时尚产业基地,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力争文旅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让文旅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打造消费品牌,铸就高品质文旅生态,将构建“渝中有礼、有品、有味、有趣、有Yeah”五大矩阵品牌,促进文旅时尚消费,培育一批沉浸式、互动式特色消费场景。同时,大力支持高品质演出、体育赛事、文化节会、艺术鉴赏等活动,并对承办企业给予奖励。
加强区域协同,提升渝中国际知名度,将深化与成都青羊、锦江等城区的联动,共同策划推出“锦渝满堂潮玩时尚游”等5条以上巴蜀文旅精品线路,推动“渝进蓉出”“蓉进渝出”入境旅游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在国际交流方面,离境退税商店扩容至100家,精准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力争入境游客突破60万人次。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