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些技术骨干因为学历、职称不够,评不上高层次人才,最后被挖走。如今企业自己制定标准、自主认定人才,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骨干立刻获得支持,员工干劲更足,企业创新也更有底气!”重庆天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本常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民营企业的心声。
近年来,重庆市铜梁区推行产业人才企业自主认定改革,突破传统“政府主导评价”模式,构建起以产业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新机制,真正实现“人才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靶向授权:把评价权交给链主企业
“我们重点遴选产业链上的‘关键角色’,确保人才政策精准服务实体经济。”铜梁区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铜梁区“2+4+1”产业布局,每年从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中,依据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五项指标,分级遴选30家左右重点企业,并赋予每家企业2—10名人才自主认定名额。
链主企业的带动效应尤为明显。作为铜梁新型储能产业链主企业,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不仅自身享有认定权,还可推荐上下游企业参与评选。2024年,经其提名的3家企业的8名人才获认定通过,有效推动产业链“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目前,海辰储能已成长为估值超300亿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2025年上半年储能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自主认定权帮助我们快速锁定关键人才,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支撑。”公司负责人叶蓁表示。
科学评价:“四不限”打破“帽子”壁垒
“我只有高中学历,以前从没想过能评上人才称号,企业的自主认定给了我信心!”凭借对电梯安全监测系统的技术改进,重庆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的技术能手谈小平被企业认定为人才,后获得全国电梯安装维修技能大赛一等奖。
铜梁区在改革中明确提出“四不限”原则:不限学历、不限资历、不限职称、不限年龄,引导企业从创新成果、解决实际难题等四个维度定制个性化评价标准。企业可通过管理层推荐、业绩评比等多种方式灵活开展评价,不增加额外负担。
同时,铜梁区建立“企业公示+政府审核”机制。企业须按程序对推荐人选进行公示,区委人才办则联合多部门对人才资质进行联合审查,严守“无违法、无失信、无劣迹”的底线,确保公平公正。
“以前看‘帽子’,现在看‘本事’。”重庆天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本常感慨,公司自主认定人才后,2024年攻克3项锂材料工艺难题,他本人也凭多项创新专利跻身市级人才支持范围。
全链服务:精准提升人才幸福感
为提升企业所认定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铜梁区建立了“事业+生活+数字”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在事业支持方面,实施“一企一人才一清单”机制,提供人才项目申报、积分贷款、创业路演等个性化支持。同时实施帮带机制,聘请22名市内外领军人才担任首席专家,帮带重点人才110名,引领人才在实战中深耕技术技能助推企业发展。生活服务上,在人才聚集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人才家庭”为单位构建服务网格,提供13类暖心服务,目前已服务337个家庭共5700次,好评率达99.5%。
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铜梁人才”应用集成31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认定即享受”,已为54人次无感兑付补贴217万元,真正做到“一次不跑”。全链条服务推动人才稳岗率达到98.4%。
为杜绝一评定终身,铜梁区构建“激励+约束”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提档支持,同时明确12项“负面清单”,实施“非升即退”。
高层次人才企业自主认定改革以来,铜梁区已授权88家企业自主认定317名人才。该政策带动民营企业引进人才988名,引才净增量年均增长15%,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1%。
此外,全区39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从2.39%提升至2.82%,90%的规上企业已规范制定引才计划。
“我们将持续精准授权引才,建起产业与人才创新联合体,并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多领域资源向重点单位人才倾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与产业效益。”铜梁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