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合川 雄关文脉汇合川 三江共舞耀巴渝

发布时间:2025-11-04 11:39
发布时间:2025-11-04 11:3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三江汇流的城市景观

钓鱼城护国门

文峰古街夜景

文峰古街彩绘步梯

合川嘉陵江湾

涞滩瓮城

嘉陵江、涪江、渠江在此交汇,孕育出一方水土的壮美与传奇。这里,是改写世界历史的古战场钓鱼城,是卢作孚、陶行知等先贤留下精神财富的人文胜地。今日合川,正以“雄关文脉·三江共舞”的磅礴气势,在巴渝大地上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历史活化 让雄关遗址“可感可触”

2024年,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传来:合川区打造的“钓鱼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项目”争取到专项资金2.06亿元。项目负责人指着设计图纸介绍说:“我们将打造1.7万平方米的历史文化陈列中心和1.56万平方米的数字体验中心,这里将不仅是文物的陈列空间,更将通过全息投影、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仿佛回那个‘独钓中原’的烽火岁月。”

这笔专项资金的落地,不仅为钓鱼城遗址的物理保护注入强劲动力,更标志着其保护与活化工作迈入系统性推进新阶段——作为合川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合川区正以申遗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双轮驱动,让这座沉淀着千年军事智慧与民族气节的英雄之城,在新时代焕发全新生机。

要实现遗址的深度活化,扎实的学术研究是根基。在遗址保护与研究方面,合川区已启动《遗址申遗文本深化研究》《南宋建筑遗址复原研究》等课题研究,为申遗工作筑牢学术支撑;而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以申遗为契机推出面向合川市民的免费开放政策,让这座曾守护一方的英雄之城真正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带着孩子前来游览的市民张先生感慨:“现在周末经常带孩子来钓鱼城,在古城墙上走走,听听守卫城防的故事,比读历史书生动多了!”

让历史从文献与遗址中“活”起来,科技是重要桥梁。随着智慧景区建成投用,数字技术正成为激活钓鱼城历史记忆的关键力量——正在建设的数字体验中心,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准再现宋元时期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与此同时,“钓鱼城号”游船的创新推出,更让游客得以换个视角,从嘉陵江水面上仰视这座军事要塞的险峻格局,在碧波荡漾间解锁宋元军事家们的战略智慧。

除了科技赋能,文化创意的融入更让历史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如今的钓鱼城,文化创意产品已形成丰富矩阵:改造投用的合院火锅等4项新业态,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遗址文化氛围;精心设计的20款钓鱼城元素文创产品,将历史符号转化为日常可用的物件;而定期开展的“守卫城防”互动体验活动,更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穿戴古装、模拟守城的过程中,真切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英雄先辈的家国情怀。

文旅融合 让千年文脉“可观可品”

“山雨欲来,暗潮汹涌——”今年国庆假期,沉浸式互动探案话剧《合州道》正式开演。该剧导演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沉浸式演艺,让观众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成为故事的参与者,切身感受钓鱼城保卫战的激烈与悲壮。”

正是这场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演艺,揭开了合川区创新文旅融合模式的序幕,当地正通过多元业态让沉睡的历史文化以更生动可感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在文化演艺领域,精彩作品不断涌现。除了沉浸式话剧《合州道》,央视纪录片《钓鱼城》的镜头记录、悬疑小说《孤城不孤》的文字叙述,以及爱奇艺网剧《战雄关》的成功备案,共同构筑起全方位展现钓鱼城故事的“文化矩阵”;2025年,合川更登上央视“中国文旅大联欢”《在中国!这样玩!》大型直播舞台,向全国观众生动展现“世界非遗中国年”里独特的合川之美。

文旅融合的活力,更在文商旅的跨界联动中充分释放。文峰古街保留着传统风貌的青砖黛瓦,与现代商业的热闹繁华相得益彰;晒网沱盐仓在修缮后华丽变身,打造的重庆火锅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的亮眼典范。2025年举办的“嘉陵江湾・醉美合川”万人小龙虾火锅美食季,成功吸引84万人次参与,穿插其中的非遗体验等20余项文化活动,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烟火气中,同步感受合川深厚的文化魅力。

区域协同 让双城故事“可续可新”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指引下,合川深刻把握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机遇,以主动作为的姿态扛起川渝文旅合作排头兵的重任,用一系列扎实举措为双城文旅融合注入鲜活动能。

要推动区域文旅合作走深走实,搭建高效联动的平台是关键一步。基于此,合川率先发力,参与成立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发展联盟和环华蓥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为川渝两地文旅资源的串联整合与优势互补搭建起重要桥梁;不仅如此,还积极筹办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保护利用联盟学术研讨会暨联合申遗大会,在守护共同文化根脉的同时,为区域文化遗产的联合保护与创新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让平台共建真正成为双城文旅合作的强引擎。

平台搭建为合作奠定基础,而资源的深度共享则让协同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合川深谙“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通过政务新媒体矩阵与四川多地开展文旅资源互推互荐,打破地域壁垒;同时,主动携手四川省广安市、广元市剑阁县等文旅部门及企业,共同亮相第27届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更将合川文旅的独特魅力带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介活动(沈阳站)的舞台上。一系列走出去、联起来的行动,让合川文旅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也让区域文旅合作的成色愈发浓厚。

持续深化的平台共建与资源共享,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协同发展成果。2025年上半年,合川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20.48%;接待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41.75%。这一组攀升的数据,不仅印证了合川文旅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更折射出区域协作背后所带来的市场共享红利与游客互送效应,生动诠释了区域协同如何让双城文旅故事既“可续”又“可新”。

惠民兴业 让文旅发展“可期可及”

夜幕初垂,嘉陵江畔的“音乐树”艺术空间星光点点,一场小型音乐会正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融合了音乐、戏剧、脱口秀的演出,让这片“醉美江湾”在周末夜晚充满了欢声笑语。“现在江边不仅风景好,每周都有新活动,带孩子来玩,感觉生活品质真的提升了!”带着家人前来游玩的市民吴女士感慨道。这正是合川区以文旅赋能工程,将“醉美江湾”从蓝图变为市民可感可及生活场景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合川区文化旅游委紧紧围绕打造嘉陵江“醉美江湾”新地标,大力实施文旅赋能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带动城兴。一方面,以设施升级优化服务体验。会江楼变身“合川儿童画史馆”,五道溪体育公园加紧建设,“追光步道”点亮江岸,文峰古街成功创建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并启动4A级景区申报……一批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的设施,正不断丰富江湾的文化空间。另一方面,以丰富活动聚集人气、激活消费。合川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坚持‘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已策划组织文体活动超两百场。从‘文化365’品牌活动到节庆时点的万人美食季、亲子互动,再到半程马拉松、‘渝超’合川站等体育赛事,累计吸引超200万人次参与,有效带动了周边业态增长。”

文化赋能、体育添彩,更推动着文旅产业培育成效提升。合川区以“五经普”为契机摸清文旅产业底数,2024年新增培育规上文化企业3家;2025年上半年,又新增合川旅游公司等6家市场经营主体,全区文旅市场经营主体增至174家。固定资产投资同样表现亮眼,新增五道溪体育公园等7个固投项目,完成投资14.25亿元,一季度固投排名全市第三,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传播 让合川故事“可听可见”

“这里是‘与辉同行’重庆行走进钓鱼城特别直播——”镜头前,董宇辉与钓鱼城推介官深情讲述着钓鱼城的历史故事。去年,这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万,点赞量达2300万,让钓鱼城在网络上瞬间“刷屏”。而这,正是合川区创新宣传方式的生动缩影,通过更时尚、更亲民的传播路径,让沉淀的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新媒体赛道上,合川的传播亮点更是频频出圈。策划的“大美江城 畅游合川”抖音话题挑战赛,播放量超2600万次;明星赵磊深度推介非遗代表性项目龙舟竞渡,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3546万。与此同时,合川文旅微信公众号持续发力,年推文224篇、短视频378个,阅读量达2300万人次,构建起多维度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除了新媒体的鲜活表达,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同样为合川增色不少。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推出合川专题报道《小城大美——合川》;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专程来合拍摄《家乡至味2024》非遗专题纪录片,并播出“合川肉片”等节目3期;大型纪录片《钓鱼城》已在央视立项,将从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军事科技、民族融合等多个视角以电影化的视听语言全面讲述钓鱼城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以权威平台的影响力,有效提升合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媒体传播之外,丰富多样的文旅推介活动也让合川故事走向更多人。合川积极参与“乘着大巴看中国——走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庆)推广活动”,“川渝共青春·非遗守艺人”栏目亦专程来合拍摄,多维度展示合川独特的文旅资源。延续这份热度,2025年,“最美江湾”话题在新媒体平台的浏览量达800万人次,成功让这一景观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持续擦亮合川文旅名片。

在这片曾经改变世界历史的英雄土地上,合川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时代风采,为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大的“合川动能”。

三江潮涌,奔流不息;雄关巍巍,文脉绵长。合川文旅,正以其“历史厚重+沉浸体验+双城联动”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