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数字重庆建设>赋能高效能治理>生态环保>生态保护

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既要功能完善经济繁荣 也要公平包容亲近自然

发布时间:2025-10-30 10:48
发布时间:2025-10-30 10:4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0月29日,作为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之一的“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方法工作”平行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紧扣“人民城市·智绘未来”主题,聚焦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与会者共探实践路径,为以系统思维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升级、治理提质注入智慧动能。

“美丽城市这一理念体现了人们普遍的愿望:既要功能完善、经济繁荣,也要公平包容、亲近自然。”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区域主任石垣和子表示,重庆的实践提供了丰富案例,通过“三线一单”生态管理制度、“巴渝治水”“巴渝治气”等数字平台,以及“山城步道”网络的建设,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数据与社区参与,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活品质双提升。这些举措与人居署在亚太及全球倡导城市解决方案高度契合。

北碚区副区长吴镜熙介绍,北碚区依托缙云山、嘉陵江等核心生态资源,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高位推动缙云山综合整治、扎实做好“后半篇”提升文章,累计拆违10万余平方米,实施生态修复77.4万平方米,带动环缙云山发展文旅休闲产业项目32个;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打造“静观蜡梅”等知名地标品牌;发展温泉度假、乡村民宿、研学旅行等生态文旅产业。

“治水业务面广,涉及部门多,存在治污力量分散,涉水数据碎片化、业务系统烟囱化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介绍,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全市8万余家涉水污染源、4012个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动态排查出的1314个农村黑臭水体、14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管理数据碎片化、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协同等问题,开发“巴渝治水”应用,打通22个市级部门900余项数据壁垒,共享1.5亿条数据,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水环境智能感知网,汇集感知点1.7万余个,实现问题发现时间由原来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

“重庆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治理,将铜锣山矿区从生态重创地转型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事务中心主任任杰则表示,项目修复矿山2258.55亩,新增农用地2100余亩,吸引游客超125万人次,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重庆倡议》。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