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贯彻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打造智慧之城 新重庆加“数”前行

发布时间:2025-10-17 17:04
发布时间:2025-10-17 17:0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现代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智慧化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七项重点任务之一。重庆如何跑出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加“数”度?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着力增强超大城市数智化协同高效治理能力”“深化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等要求。系列报道《“城”势向上》,今日聚焦:打造智慧之城。

从“单打独斗”到“全域共治”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南川金佛山有近千平方公里的广袤林区、数百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当地旅游业兴旺,但也增加了防火、防盗、防破坏的难度。在金佛山景区的“金山卫士”生态警务站,智慧防控系统,接入林业、水利等10个部门的信息数据,正实时对金佛山全域进行防控。

线上多部门联动;线下,覆盖金佛山关键节点的生态警务联勤点,也让过去分散的多股力量“攥指成拳”,村民或游客如发现有人破坏生态,能随时就近向生态警长提供线索。该机制运行以来,金佛山实现了森林火灾和重特大生态事件“零发生”。“实现了协同共治,把社区警务助理、社区民警、乡镇村社干部,包括林业的护林员这些基层力量全部统一起来,案件侦结率以及时效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南川区公安局“金山卫士”生态警务站生态警长车兴告诉记者。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的面广、部门多,过去往往是发现问题难、信息共享难、协同联动难,重庆公安创新推出“生态警务”新模式,强化执法监管合力,目前已归集10个部门12万条信息,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0%以上,释放出“1+1>2”的治理效能。

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城市全要素系统的数字化升级。通过打破数据壁垒、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城市运行不再依赖单点指令和被动应对,逐步向自动感知、实时研判、协同响应的闭环逻辑转型,增强了治理的前瞻性,提升了治理的响应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治理的综合统筹能力成为衡量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生态警务”新模式,是一个缩影。

重庆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市、区县、街镇三级贯通,部门跨界协同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枢,覆盖经济发展、设施运行、社会治理等八大板块,目前已设置5000多个体征指标,接入2200万个感知设备,贯通市区应用340多个。在推动城市治理从“物理空间管理”迈向“数字孪生”的同时,公共服务的个性化、便捷化与高效化也有了显著提升。

便民服务改革成效明显 

因持续发热、胸腔积液,今年78岁的唐德明从钱塘镇卫生院转诊到了合川区人民医院治疗,本以为治疗前还需再次进行各种检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人民医院的医生根据此前镇卫生院做的CT检查结果,很快制定好了治疗方案。

针对群众就医过程中“在不同医疗机构需要重复做检查”的“痛点”,重庆全面推进“医检互认”改革。在合川,当地依托“渝悦医检互认”应用平台,对全区35家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接口升级改造,实现161项影像检查结果跨机构互认,仅今年上半年,就为当地群众节约检查检验费用超70万元。“不但节约了我们医生的诊疗时间,还让病人有了更好的就医体验。”合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夏洪利说。

同样享受到了便民服务改革成果的,还有不久前喜得千金的邓女士。在医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邓女士在手机端“渝快办”上为孩子办理好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10个事项。她感叹道,只需要登录“渝快办”,在上面找到新生儿一件事服务平台,就能一次性办好,确实方便, 省时、省力又省心。

截至今年5月,重庆已上线85件“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不仅如此,《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重庆全市所有乡镇已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渝悦·医检互认”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数字化医检互认;“渝悦·智慧医保”应用“一人一档”覆盖全市3132.44万人、“一药一码”覆盖全市7000余家医疗机构;“渝悦·安居”推动房屋交易环节压缩35%;全市公共汽车来车信息实时预报率达100%;十大“高品质文化生活”惠民智慧场景,发布3.1万场文化活动,完成“百姓点单”配送近15万次,惠及超3200万人次。从这一个个数据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重庆以“智”促治背后的人本导向与技术温度。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AI的广泛应用,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AI正深度融入城市日常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肩负着为市政发展和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大城之治千头万绪,AI技术正深度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比如这里,红色的这种点位,就是现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左边就可以看到人员密集场所的实时客流量。一旦人员密集达到一定的程度,它就会超限报警,然后启动一些在三级治理中心预先配置好的智能预案。比如说,第一个是我们的交通部门,还有公安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甚至可能有一些镇街,他们都会参与到这样一些工作中去。”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副主任宋到芾指着大屏幕告诉记者。 

重庆地形独特,建筑布局复杂,这也对AI技术在城市管理上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无人机“大综合一体化”低空综合巡查,就给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景的视野和更高的视角。

北碚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何玉晶表示,无人机巡检过程当中搭载了12种AI算法,比如说违建治理、游摊占道经营、共享单车乱停,还有烟感、露天焚烧等。通过AI的技术把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系统,他们能够快速精准地去处理问题。

从地面人潮的精准疏导,到天上的无人机巡查,从智能感知毫米级水位变化,到城市隐患的AI识别与秒级处置,重庆这座“会思考”的城市正加“数”前进。当然,这还不是智慧城市的最终形态。在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西南大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斌看来,重庆打造智慧之城接下来的关键,在于以数智化驱动为路径、整体智治体系为底座,在实践中为城市构建“数智筋骨架”。

他认为,首先,聚焦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业务流程数智化再造。强化高效衔接的业务责任评价体系、责任贯通的标准化制度、责任明确的落地执行机制,实现数智化治理业务的环节贯通、功能贯通、机制贯通,建全智慧城市的“数智筋”。其次,深化推进超大城市治理工作机制数智化重构。强化高能级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围绕“双轮驱动”,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闭环工作机制,建好智慧城市的“数智骨”。最后,持续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数智化重塑。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与嵌入城市重点应用构架,构建起“数字技术+数智社会”的互构模式,全面形成党建统领高效、职责体系完整、资源配置优化、执行落实有力的智慧治理体系,建成智慧城市的“数智架”。

势起风至,未来已来。我们期待着,山城未来的城市发展图景里,“智慧”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好的成色也越来越足。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