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联动·同频共振|优化营商环境 区县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1-08-0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重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区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群众办事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社会认同感日益增强。

铜梁区

采取三项金融措施

助力出口企业行稳致远

铜梁区采取三项金融措施,助力出口企业行稳致远,效果显著。

辅导汇率避险。发放《汇率避险产品手册》,举行涉外企业座谈会,切实了解企业汇率避险痛点,帮助企业合理选择避险产品。上半年,全区出口企业依托汇率避险专项行动锁汇约1500万美元,节约成本约150万元人民币。

帮助企业融资。搭建银企沟通桥梁,通过“点对点”沟通等方式鼓励银行为外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压力。1-6 月,全区新增出口企业贸易融资2700余万美元,同比增长163.6%。

发布外汇政策。组织开展外汇便利化政策专题培训,及时发布外汇便利化政策。截至6月底,全区共有3家出口企业通过电子渠道办理外汇收款业务16笔、金额达到113万美元。

今年上半年,铜梁区新增外贸企业9家,同比增长28.6%,新增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42.9%。

彭水县

创新推出“四度”服务

促进个体工商户稳定增长

彭水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四度”服务,做好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工作,成效明显。

网办有速度。推广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网上办”“掌上办”,实行注册登记“审核合一”“即交即审”,实现营业执照“秒批秒取”。

服务有温度。采取“政务+”服务模式,借助邮政营业网点开展代办政务服务事项的宣传、咨询、受件业务和提供办理结果寄递、送达服务,在农行营业网点设置专窗,辅导申请人在网上申办营业执照。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急事特办”等方式,做到“行政审批不打烊、服务指导不掉线”。

改革有深度。实行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有条件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有效释放场地资源;对非要件欠缺的注册登记审批事项实行“容缺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执行有力度。升级县行政服务中心及市场监管所登记大厅软硬件设施,落实帮办人员辅导群众企业“网上办”。开展帮办人员“一对一”全程代办、“一对多”全程指导办服务,帮助申请人进行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通过帮办人员“指导改”“帮忙改”等方式提高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申请通过率。

今年上半年,彭水县共计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含开业、变更、注销登记)3731件,其中全程网办3704件,网办率高达99.28%。

荣昌区

创新政务服务“三员”制度

为市场主体解难

荣昌区对“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进行细化深化后,于2021年初创新推出政务服务“三员”制度。区级领导担任“指导员”,各个区级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勤务员”,区政务管理办工作人员担任“司号员”。“司号员”主动了解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后上报;区政务管理办协调各方“勤务员”,共同解决问题;如遇需要进一步协调的,则上报“指导员”。政务服务“三员”制度自推广以来,成效明显。今年一季度,荣昌区通过对330余家规上企业进行“一对一”主动问询,收集到问题29个,已解决80%以上的问题,其余问题正在推进解决。目前,荣昌区正在梳理第二季度收集到的问题,将通过细化任务表、确定责任人的方式,协同全区各部门逐一解决。

万盛经开区

全面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

降低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性成本

万盛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性成本。据统计,万盛经开区共有15个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集聚区域实行了住所(登记场所)申报承诺制,实行申报承诺制的市场主体,在设立、变更登记时,可不再提交房地产权证、租赁协议等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文件,只需对申报的住所(经营场所)的真实性等作出承诺。改革以来,万盛经开区已有1100余户市场主体享受到释放场地资源的红利,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起到良好作用。

云阳县

贡献“教育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

云阳县教委创新服务方式,贡献“教育力量”,让外来企业职工引得来、留得住,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开辟就学“绿色通道”。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对外来创业及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需求采取主动服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入学方案,就近安排入学。

提供课后服务。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和服务体系,针对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开展课后服务,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开展校企合作。针对企业需求,依托云阳县职业学校,利用相关学科优势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定制化培养,为企业输送人才、增添“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