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高新区获悉,今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内资企业新增3437户,增长率为16.76%,增速在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一。这得益于,重庆高新区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推出“一码通行”等多项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出全国首张“一码通行”证
据了解,截至目前,重庆高新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0725户,年增长率为15.15%,常住人口中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为1056户,高于全市水平。其中内资企业今年新增3437户,增长率为16.76%,增速在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这得益于重庆高新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工程来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辖区市场主体发展。
如今年6月,重庆高新区发出全国首张“一码通行”证。该证将主体资格信息和卫生健康领域的许可信息等整合为一个二维码加载到营业执照上,实现跨部门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合并办理,从而建立起“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的全新模式,申请人可“一次申请、一次办成”,提交材料数量压缩了50%,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新办业务审批时间压减了98%。
截至目前,重庆高新区已累计发放“一码通行”营业执照51份。
“跨省异地办照”和“不见面审批”方便企业、群众
重庆高新区还推出“跨省异地办照”的政务服务,与成都高新区探索构建起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系统,并互设成渝双城经济圈企业开办综合窗口。该服务实现川渝两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企业和群众能够“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异地办事,推动两地间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目前成渝已累计异地办照28份。
此外,重庆高新区还推行“不见面审批”等线上服务,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广泛推行承诺制、容缺办理制等。2021年以来,重庆高新区办结各种企业登记事项11209件,其中“不见面审批”办件量占比70%。
推出一系列为企业“减负”的措施
重庆高新区还推出一系列减负措施。其一,减费用。如重庆高新区今年3月发放全市首个新开办企业“电子印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新开办企业提供一套免费印章,并实现实体印章、电子印章、营业执照、发票和税控设备同步发放。今年重庆高新区共发放免费印章3000余套,共为企业节约成本90余万元。
其二,减环节。4月30日起,重庆高新区将部分食品经营许可改为备案制,将仅从事预包装食品销售的商户纳入“多证合一”范围,这样可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一并办理备案手续办理;此外还将“告知承诺制”覆盖事项增加和延续食品经营许可2类,可当场做出审批决定,这样使得许可审批效率提升80%。
其三,减材料。重庆高新区允许以“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方式办理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对符合条件且自愿选择住所登记申报承诺的市场主体,免予提交租赁协议、房地产权证等权属证明文件。截至8月,办理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承诺的市场主体共计1203户。
在为重点企业提供靶向性优质高效服务时,重庆高新区还对涉及“钢、铁冶炼”“水泥生产”“煤炭开采”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经营范围申请不予核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截止今年8月底,重庆高新区拥有内资企业23858户,其中第三产业18232户,占比76.42%,相对第一产业(497户)、第二产业(5129户)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科学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