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 内容详情

川渝实现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
 发布时间:2025-07-02 16:2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7月1日,记者从重庆市财政局了解到,近日,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的财政电子票据在重庆市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顺利完成跨省报销结算,报销信息同步反馈至四川省财政厅;来自重庆市中医院的财政电子票据,也在四川省国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跨省报销结算,报销信息同步反馈至重庆市财政局。这标志着川渝两地在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完善了区域票据互联的全流程闭环,更成功破解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跑腿烦、周期长”难题。

“川渝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应用的落地,是两地协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生动实践。”重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应用支持报销人通过个人数字账户(天府通办APP、电子票夹小程序)发起业务,将归集的财政电子票据以授信流转方式授权至报销单位的数字账户。此举极大简化了传统报销模式中邮寄原件、人工核验、跨省盖章等繁琐环节,压缩报销周期至“分钟级”,大幅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效率。同时,报销单位经办人员可通过单位数字账户实现财政电子票据集中管理,有效解决了异地分支机构员工“票据追溯难、重复报销不可控”等管理痛点。

为保障财政电子票据在区域内及跨省的顺畅流转与互认,川渝两地积极推进数据标准统一工作。两地通过规范数据接口标准,将财政电子票据生成、传输、核销等各环节纳入监控,建立数字化动态监管机制,形成财政电子票据数据规范化闭环管理。依托预警指标和大数据算法,实现对票据状态的实时追踪,防范财政电子票据重复报销和费用套取风险,推动监管模式由“人工抽检、事后追责”向“智能监测、全程监督”升级。

目前,川渝跨省报销服务模式已能够广泛应用于两地差旅、医疗、教育等高频场景,惠及企业员工、就医群体等流动人口。比如,为精准解决群众关切的就医后报销难与慢等问题,两地协同构建了“数据规范化闭环管理链”,实现了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同时,打造“数据全流程共享链”,打通了医保、商保、医院等多方数据通道,重点保障了“医保手工报销”和“商保理赔报销”两大核心场景的高效、顺畅运行。

未来,川渝两地财政部门将继续深化合作,进一步扩大跨省报销应用场景,加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作,持续优化服务体验,将更多惠民利企举措落到实处,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