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777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3-12-29 17:15
发布时间:2023-12-29 17:1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777号提案的复函

渝文旅函字〔2023〕249号


刘晓年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设立文化村长等,助力农村共同富裕建设的建议》(第0777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市金融监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重庆市税务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关于设立文化村长工作。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今年2月,市文化旅游委在2023重庆市乡村村晚大联欢暨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村晚活动上,创新启动了聘用文化村长的探索实践工作。

一是建立一项机制。探索推行“文化村长”聘用机制,首批聘请了重庆工商大学二级教授、原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王逸虹,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重庆民盟画院执行院长张涌,国家一级美术师、重庆市油画学会副主席漆晓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舒德骑,群众文化研究馆员、江津区决咨委文化建设专委会副主任邓正益,著名谐剧表演艺术家、研究馆员、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人才凌淋等6位文化名人到江津区黄庄村等6个村担任文化村长。按照聘用协议,这些文化村长没有编制,不领工资,不发奖金,每季度回村1次以上,参加村里的农、文、旅等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是凝聚一股力量。此次聘用文化村长,旨在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具有文化情怀的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一股乡村文化建设的新兴力量。

三是取得一定成效。通过试点探索,文化村长们积极投身所属村社的乡村文化建设,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平台、资源、渠道和创新理念,替乡村宣传,为乡村代言,给乡村出力,挖掘乡村多元文化价值,培育乡村人才,推广美食美景,拉动乡村消费,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关于深入推动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建设工作。

一是提档升级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1031个乡镇(街道)、11231个村(社区)全覆盖。提档升级脱贫深度贫困乡镇、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累计建设图书馆分馆1842个、文化馆分馆127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5个;打造文化驿站、文化礼堂、乡村戏台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78个,覆盖区县30个,覆盖率76.9%。以群众为主角,深度打造“乡村村晚”、乡村艺术节、“舞动山城”街舞大赛、广场舞、群众大家唱等品牌活动,惠及群众2000万人次(含线上)。加强公共文化云建设,扩充线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目前重庆群众文化云提供数字资源40.6万个、文化资讯6万余条;实时调配的累计访问量3亿多次,用户数111.34万个;云平台音视频资源9427个,全市文化馆到馆客流达311.27万人次。深入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武隆区、秀山县、石柱县、丰都县、奉节县等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市先后有37个区县实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累计投入约2.6亿元,应急广播终端达5.9万组,覆盖9079个行政村(社区),建成以来累计播发信息67.89万条次。推进区县公共博物馆建设,持续开展送展览下乡、进学校、进社区等服务工作。每年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3.3万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快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转变,大力发展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养老养生、研学科考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重点策划推出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帮助引进大企业、大业主重点开发广大乡村地区旅游大项目、大景区,成片带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三个一批”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一批乡村度假地,促进全市特别是农村地区旅游转型发展。依托区域乡村自然生态、民俗文化资源和区位条件,错位发展,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区域协调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三)关于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

一是着力扶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及品牌。适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市文化旅游委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开展全国和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等示范及品牌创建,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39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2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3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68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社区)471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点666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0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00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300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每年推出200条以上精品线路,“苗乡养心古镇游”等5条线路、壮美三峡观光游等2条线路、现代田园乡村游等2条线路分别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乡村是座博物馆、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璧山区将军村登上由中央电视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酉阳县车田乡入选《2021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巫山县竹贤乡、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二是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在相关电视台播放重庆旅游宣传片、乡村旅游报道,并利用重庆旅游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重庆乡村旅游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唱响旅游“四季歌”,策划举办“春观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等不同主题、不同系列的旅游文化节会推广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重点、周周有亮点,好戏连台、精彩不断;每年推出农业观光之旅、农趣之旅、养老休闲之旅、巴渝风情之旅、避暑休闲之旅、民俗生态之旅、乡村峡谷之旅等200余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本市以及周边省市等地的大量游客。2022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35亿人次,经营收入902.69亿元。

(四)关于加大政府购买专业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力度。

近年来,我们努力探索政府购买专业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项目,有了良好起步。如2022年市文化旅游委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实施鲁渝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精准交流培训项目、鲁渝共建“孔子学堂”等两个项目,完成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任务,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一是2022年鲁渝共建“孔子学堂”项目。该项目由山东源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实施,项目资金68.99万元,重点打造了我市14个脱贫区县的乡镇中小学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孔子学堂,实施单位统一为14个孔子学堂配置图书、书架、桌椅以及其他必备的文化设备和材料。同时,孔子学堂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经典讲座、书法讲座及读书会,通过讲道诵读、德行礼仪、道德讲堂、家风建设等公益课程,举办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课堂,如经典读书会,线上读书会等,形成学堂内外、线上线下共同上孔子学堂的良好氛围,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孔子学堂的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大大提升了所在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优良载体。孔子学堂项目的建设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益探索。

二是2022年鲁渝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精准交流培训项目。该项目由重庆市一二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标承办,项目资金48.99万元,主要组织重庆市14个脱贫区县55名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到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进行为期半月的深度培训。培训以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系统深入学习了中郝峪村村庄产权制度建设、乡村党建和村民治理、乡村品牌建设培训、民宿项目管理、产业运营培训、经营户管理培训,乡村民宿人才建设等方面知识和内容。通过学习“郝峪模式”,增强了学员乡村旅游发展意识和发展思路,提高了学员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为加快重庆市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

(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有关旅游专项资金奖励情况。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区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县旅游业发展,在《重庆市“十四五”旅游营销奖励方案(2022年版)》中就14个脱贫区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提出奖励措施,如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奖,要求旅行社组织游客到渝东北旅游的线路产品中必须包含巫溪县和城口县,渝东南区域旅游协作奖,要求旅行社组织游客到渝东南旅游的线路产品中必须包含酉阳县和彭水县,其中过夜1晚和2晚以上分别奖励组客旅行社30元/人和60元/人。设鲁渝协作乡村振兴奖,规定旅行社组织山东籍游客到渝东南和渝东北14个脱贫区县游览3个以上A级景区,并且在这些脱贫区县境内过夜住宿2晚以上,给予鲁渝协作乡村振兴专项奖励,其中乘坐飞机的游客和其它交通方式的游客分别奖励组客旅行社200元/人和100元/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文化村长建设方面。一是探索推广聘用文化村长。在全市推广聘用文化村长的实践经验,遵循不占编制、不拿工资、不发奖金的原则,采取一人担任一个村的文化村长、一人兼顾多个村的文化村长或一个村聘请多个文化村长的办法,聘请从乡村走出去的或对乡村具有文化情怀的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挖掘乡村多元文化价值,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二是建立健全文化村长制度。建立“文化村长”人才库,从全市各个文艺家协会、有情怀的企业家和文化科普工作者中选出优秀文艺骨干形成人才库,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和需要,精准匹配。建立双向沟通对接机制,定期开展“文化村长”与村干部就本地区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文化产业、乡村产品推介、土特产推广等方面作互动交流,更好指导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建立鼓励激励机制。广泛动员一批有情怀、爱基层、能担当、乐奉献的文艺工作者、文化爱好者投身乡村建设。支持和鼓励其采取“点对点”的方式深入农村开展文化服务。根据文化村长参与村级事务的情况,评选最美“文化村长”以肯定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三是拓宽文化村长服务项目。开设文艺课堂,为村民开展课堂和实践教学,开展覆盖书画摄影、手工制作、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文艺辅导和各项活动,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帮助指导农民在文化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等方面创新应用,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出文艺志愿服务,组织文艺志愿者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让文化发展突出本土性、具有群众性、展现民族性。开展公益活动,聚拢优质资源,加大对乡村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开展一些带货、推介等经济活动,助力打造乡村知名产品、支柱产业、文旅品牌,生动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二是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方面。夯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配置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和音响器材,落实经费和专人管理,充分整合功能需求和内容,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互联网+文化”渠道,建设县、乡(镇)、村基础文化站点与集成数字平台,为广大乡村提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多渠道推广乡村网络文化,建立面向社会征集网络文化优秀案例征集平台,推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乡村网络文化传播。推进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设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一批乡村题材文艺作品,策划一批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节目栏目。推出一批导向正确、品类丰富、质高价廉、适农性强的优秀出版物,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举办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文化进万家、广场舞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开展惠民电影放映,组织精品舞台剧目展演巡演、优秀影视剧目展映展播,提升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鼓励乡村举办村晚。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打造方面。深入推进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用乡村人文资源为旅游赋能,实施一批乡村文旅产业项目。大力培育一批优质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创建一批乡村旅游A级景区,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遴选一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引导区县办好“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的文创产品、农副产品、景区项目搭建展销展示平台,吸引城里人到乡村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四是购买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力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多的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基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五是乡村振兴有关旅游专项资金奖励方面。继续优化完善旅行社组织游客到渝东北、渝东南旅游奖励政策,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旅游营销奖励方案(2023年版)》,鼓励旅行社组织游客到脱贫区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县旅游,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7月14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