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780L/2020-12180 | 主题分类 : | 教育 | 发布机构 : | 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2020-08-27 |
标题 : | 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以来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 ||||
发文字号 : | 渝府办函〔2020〕72号 | 发布日期 : | 2020-09-02 |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780L/2020-12180 |
主题分类 : | 教育 |
发布机构 : | 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2020-08-27 |
发布日期 : | 2020-09-02 |
标题 : | 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以来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
发文字号 : | 渝府办函〔2020〕72号 |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9年以来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对教育工作多次研究部署,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此次评价重点,经深入自查自评,2019年以来,市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工作成效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各级各类学校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各级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责任感显著增强,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双一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全市高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7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4项。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从2018年的24个增加到40个。
(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019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1%,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1.6%,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7%。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8月,完成治理1058所,完成率达到79.7%。
(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推进。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达到3727所、在校学生达到317.8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认定,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56人以上大班额同比减少29%,66人以上超大班额同比减少52.6%。
(五)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升。2019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数量达到260所、在校学生达到61.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46%,到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的目标提前完成。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平稳落地。
(六)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深入推进。高职扩招任务圆满完成,2019年中央下达我市扩招任务3.6万人,实际完成5.7万人,超额完成2.1万人。2019年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超过9000人。10所高职院校入围国家“双高”建设计划名单,10所中职学校入选第三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1.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化常态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到高校授课,并在高校暑期读书班讲第一课。2019年市领导到联系高校授课16场。
2.教材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学校思想政治等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坚持大中小学教材“凡用必审”,严格开展审核,确保教材质量。
3.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实现全覆盖。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学校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同步开展,按规定做好学校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等工作。
4.落实高校专职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按照专业技术职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高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达到1︰217。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公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并单独核增划拨岗位绩效。
(二)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5.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深改委会议、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对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市未发生一例新冠肺炎疫情校内感染。
6.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疫情期间组织各级各类学校“一校一策”开展线上教学。充分依托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大量在线课程资源,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
7.坚持“五育并举”。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进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探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2019年培训教师360人。
8.加强“双一流”建设,2019年投入资金14.76亿元推动全市高校“双一流”建设,按国家专项资金1︰1比例配套资金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学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大学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等重点项目建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优质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市属高校与中国科学院22个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
9.出台我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教育部签订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备忘录。推进24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推进120个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推进20个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和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
10.大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9年投入义务教育学生资助资金18.84亿元、惠及学生318.09万人次。投入11.9亿元改善薄弱学校,实施“三区支教”“特岗教师”计划,补充贫困地区教师1001名,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1510名。
11.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市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印发《防范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导则(试行)》,成立10个防溺水工作专项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有效减少学生溺亡事件的发生。
(三)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
12.加大教育资金投入。2019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14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730.28亿元、同比增长7.58%,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4.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幅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高出13.38个百分点。
13.强化教育经费统筹。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相关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按规定足额落实生均经费拨款,按规定及时落实相关补助。
(四)保障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14.完成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学校所在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目标任务,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年人均工资收入水平121506元、年人均工资水平80825元,所在地公务员年人均工资水平70898元。
15.在统一设定超额绩效参考线基础上实行超额绩效差异化核定,按照与公务员奖励性补贴水平大体持平的原则设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超额绩效参考线,参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
(五)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
16.学前教育普惠率超过国家目标任务1.6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逐年提升。对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给予补助,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2019年投入资金13.06亿元、同比增长25.46%。
17.加强主城区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管理,通过新建、改建、回收、回购等途径增加公办幼儿园供给。“一区一策、一园一案”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预计2020年可完成治理任务。
(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
18.出台政策文件,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2020年全市101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电脑摇号随机录取。
19.积极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稳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工作,截至2020年6月,全市5792所民办学校已完成选择登记2227所,完成率38.4%。
(七)推进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均衡发展。
20.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一校一策、一人一案”确保落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没有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的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
21.统筹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装备配置标准,全市小学、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从2012年的0.675、0.593下降到2019年的0.384、0.307。在6个区县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22.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建设“渝教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三个课堂”数字资源应用实践,在23个区县建成“同步课堂”456个。参与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达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45%。
23.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截至2020年6月,下达建设资金8.3亿元、涉及项目学校1184所,学校校舍、运动场地分别完工11.4万平方米和12.6万平方米,3所学校作为乡村学校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被推荐到教育部。
24.加强“义务教育有保障”资金投入。2019年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63.84亿元、惠及学生473.54万人次,其中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资金14.84亿元、惠及学生37.69万人次。开展语言文字达标学校建设,38个区县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达标率84.72%。
(八)推进消除大班额。
25.完善学校布局,加快城区学校建设,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学籍管理等政策,化解城区入学矛盾。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56人以上大班额数量较2018年减少1295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数量较2018年减少233个。
26.大力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和发展促进计划,提升基础薄弱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制定消除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到2021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2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九)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27.制定加强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准入管理专项政策,查处20余家非法培训机构。对43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监测,从严查处违规招生行为。整改440余所无户外活动场地的民办幼儿园,收回民办高校举办方拆借资金近1.3亿元。
(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8.建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小组,严格落实教育部“四不准”规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查力度。为2020届毕业生举办网络招聘活动2.3万场次,开展线下双选活动6000余场次。
29.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19年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6.65%,其中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含残疾)初次就业率达到88.84%。截至2020年8月,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8.14%。
(十一)加强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
30.建立健全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开展2019、2020年度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所有区县全面开展监测评估,随机抽取8个区县开展实地核查,并及时反馈评价意见,推动当地政府履职尽责。
(十二)完善教育督导法规和机构设置。
31.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教育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上对《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行专题学习,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名义出台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按规定设置市、区县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并配备专职督学。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是学前教育仍有差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距离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义务教育仍有差距。“城镇挤、农村空”现象仍较突出,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治理压力依然较大。三是高中教育仍有差距。高考综合改革各项准备工作还需加快推进。四是高等教育仍有差距。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有待提升。五是职业教育仍有差距。个别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补齐教育领域短板,推动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力度,用好用活建设、规划、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工具,扩大学前教育公办资源供给,确保实现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的目标。
(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大对大班额、超大班额的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工作。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缓解乡村学校学生向城区学校无序流动。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拓宽优质均衡发展路径。
(三)提升高中教育发展质量。扩大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强课程设置、教室供应、师资配备、选课走班等各项工作,为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准备。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引进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来渝开展合作,积极争取更多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有力有序推进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工作,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五)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双高”建设,稳步推进高职扩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薄弱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大“双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充分对接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