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 五大关键词带你读懂《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1-03-02 07:10
发布时间:2021-03-02 07:1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日报消息,2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3月1日,《规划纲要》在重庆市政府网公布。

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规划纲要》,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据介绍,《规划纲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路线,是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一: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重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规划纲要》提出六大目标、25项主要指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足进步、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3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3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7%等。

展望2035年,将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它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重庆“三个作用”发挥更加突出,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

关键词二: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11项重点任务,分别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力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使重庆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着力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城市提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更高起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更好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发展,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突出抓好经济安全,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增强国防动员和保障能力,扎实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

关键词三:重大项目

11项重点任务确定后,《规划纲要》对相关任务进行项目化、清单化,统筹设置交通、水利、农业、生态等20个专栏,明确“十四五”期间拟推进的重要目标、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研究提出重大项目500余项。

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针对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注的焦点,《规划纲要》增设专栏、增加项目。交通项目充实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与“两群”和“两群”内部互联互通项目。教育方面明确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项目。健康方面充实了健康保障、体育运动等工程项目。养老方面提出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多个层级的建设任务。

《规划纲要》充分体现绿色发展导向。在严控高耗能项目、杜绝高污染项目的同时,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支持“两群”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文旅、康养以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重点向“两群”地区倾斜。

关键词四:规划体系

发挥《规划纲要》的统领作用,各级各类规划同步编制、衔接一致。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各行业各领域指标任务安排部署和体例架构布局上,《规划纲要》既坚持不缺项、不漏项,又突出重点,为市级专项规划、区县规划留足空间。推动市级专项规划细化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好《规划纲要》对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要求;引导区县按照“一区两群”要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落实好《规划纲要》对各区域发展的要求。

同时,为保证各项任务能切实开展,《规划纲要》还充分吸纳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有关成果,确保任务能落地、空间有保障。

关键词五:政策协同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确保《规划纲要》顺利实施,我市将构建规划、财政、金融、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以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编制财政规划,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纲要》实施的衔接协调。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引导金融要素资源配置方向和结构。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地方标准,强化各类标准实施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衔接。

此外,我市还将健全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及时公布实施进展,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