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建成投用的大佛坝堤防
长寿区桃花溪
奉节县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摄/王金华
荣昌区荣峰河
水,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大禹治水到李冰筑堰,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古今中外的治水范例,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无数恢弘的诗篇。
重庆,两江交汇,水系纵横。如何兴水利、除水害?是一道重庆水利人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年初落地的《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明确:我市将按照“一干多支、一核多点、三塔五引、多源互济”总体布局,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水网。到2035年,主城都市区水网率先建成,全市水网基本建成。
今年,全市水利工作将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大力实施“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行动,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以构建现代化重庆水网为牵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稳健前进,力争再次跑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清晰的目标,建立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速水网建设,筑牢安全发展本底,攻坚水利重大改革,全力增进人民福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出重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潼南 “三项机制”跟踪服务 水利工程高效推进
2023年12月25日,随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渝西工程”)涪江桂林提水泵站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泵站土建工程宣告基本完工。
渝西工程是我市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项目,建成后将惠及渝西11个区和重庆高新区近千万人口,受益面积达1.18万平方公里。
潼南在建的桂林泵站、双江泵站、柏梓干线、古溪干线、城北干线,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泵站可通过城北干线引水至城北水厂,形成潼南城镇供水的骨干供水系统,进一步提高输水管线效率,优化城乡供水管网系统布局,有效缓解全区67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建设水利工程除害兴利,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潼南对标市水利局“推动经济再上新台阶”要求,争取市及以上水利投资4.57亿元,吸纳社会资本及融资贷款6.9亿元,区级配套及申报专项债券1.42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2.89亿元、同比增长73.5%。
高效的工程建设和大幅的投资增长,与潼南做实“三项机制”,健全跟踪服务体系紧密相关。潼南坚持结果导向,强化全程服务、精准管理,做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落实服务第一责任,全力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潼南实行区领导全程包帮责任制。区级领导全程包帮市、区两级34个水利项目,专班负责、专人蹲点,点对点、实打实解决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完工、早见效。
实行重点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区级部门常态化开展并联审批,分管区领导针对卡点、难点每周“会审”,主要领导针对重大问题适时组织开展“联审联批”。去年,及时解决了14个项目存在的21个具体问题。
实行全程跟踪督查督办机制。由区委、区政府督查办建立水利项目任务清单、问题清单、督办清单,实现“点对点”的全程督办、销号管理。去年,全区针对水利项目建设专题通报4次,点对点下发督办件29项,约谈项目业主、主管部门37人次,一系列突出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长寿 “生命之城”水为要 “百湖之区”展新颜
拥有“一江两湖三河十三溪”的长寿,因水而兴、得水而美、缘水而盛。去年,长寿全面梳理全域山水林田湖草“家底”,高质量、高起点编制出全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要求高标准建设长寿水网,着力打造“百湖之区,生命之城”。
水是生态之基、生命之源,是长寿打造“百湖之区,生命之城”的重中之重。全长68千米的桃花溪,是三峡库区重庆段一级支流。这条“母亲河”由北向南贯穿长寿全域,哺育着46万长寿儿女(约占全区总人口48%),润泽着32万亩肥沃土地。
去年3月,经水利部、市水利局多轮甄选,桃花溪成功纳入全国第二批15条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成为全市唯一一条入选河流。
长寿从河湖系统治理、管护能力提升、流域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同步入手,全力投入全国幸福河湖创建。“幸福桃花溪”建成后,当地水域环境、河岸景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河湖安全保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来,长寿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国有控股、集约经营”的思路,以全力打造桃花溪全国幸福河湖为契机,加快构建“1+5+N”的城乡供水新格局,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管理、同服务、同水质、同保障”的总体工作目标。
全区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应,大力推进“一核两翼四区”的水网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均衡立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安全韧性的河湖安澜保障体系、山水融合的湖库生态健康体系、要素完备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全面推进“水系”一张网、“灌溉”一张网、“供水”一张网、“幸福河湖”一张网、“智慧管控”一张网等五张水利网络建设。高站位推进全域水网建设,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长寿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寿将继续汇聚社会各界治水合力,在全市水网建设中打头阵、挑重担、树标杆,全力打造“百湖之区、生命之城”。
奉节 压实责任防灾害 立足“快”字降损失
近年来,奉节以“快”字为先防大汛、抗大旱。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
去年7月4日凌晨,奉节普降大到暴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全县共紧急撤离18个乡镇418户1300人,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暴雨来袭能够从容应对,快速的预警和扎实的演练起到了关键作用。7月3日下午,奉节县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县政府主要领导于晚8∶30组织便组织了暴雨黄色预警市级响应演练,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细分到网格。
奉节以“快”字为先应对“八类风险”。这个“快”,首先体现于预警。该县综合市、县预警预报情况,通过水库雨、水情及大坝监测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水文监测系统,密切监测雨、汛情变化。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和薄弱环节风险点,通过手机进行入境提醒;通过“渝快政”平台,将《未来24小时和未来6小时中小河流涨水风险提示》《每日气象要汛》《重点河流每日分时段水位统计表》分送至全县“一把手”群、水利工作群、河长制工作群,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责任人;通过广播站传递灾害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及早防范。
紧接着是快速响应。奉节制定了山洪灾害应急响应措施。当收到气象部门暴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天气预报时,按照既定流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由值班工作人员对“八类风险”防御责任人进行“叫应”,督查值守人员到岗情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使全县每处风险隐患点都有人值守、有人巡查。
最后是快速转移。奉节根据险情发展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危险区责任人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确保转移时“方向对、跑得快”。2023年,全县共计紧急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人员共计495人,确保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荣昌 让每条家乡河 都变成“幸福河”
近年来,荣昌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以创建幸福河湖为载体,注重河湖管护效率和效益,推动河湖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业兴”,为“美丽重庆”描绘最美的绿水青山。
去年3月22日,由水利部和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揭晓仪式在渝举行。荣昌荣峰河等11条河流入选第二届全国“最美家乡河”。
十里荣峰似画廊,清溪碧水映文光。游荣昌,荣峰河是必往之处。沿河畔前行,满目苍翠,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莺飞草长。岸边的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前来休闲娱乐的群众络绎不绝。“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徐徐而展。
在荣昌,美丽的河景不止一处。继荣峰河“出圈”之后,濑溪河也于去年6月完成市级示范河流区级验收工作。
去年,荣昌紧扣第5号市级总河长令实施幸福河湖“百千行动”的要求,启动荣峰河、濑溪河幸福河湖建设,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
荣昌坚持将河湖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经过治理,全区河湖沿线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呈现水清岸绿、宜居宜游新画卷。
“国家水利风景区”“最美河流”“最美家乡河”等殊荣的落户,让荣昌的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幸福河湖建设,也为荣昌构建起“水文化+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的民宿餐饮、科普研学基地、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
荣昌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荣昌将以创建市级幸福河湖试点项目为牵引,加快实施“安全保障、生态健康、美丽宜居、智慧管护、富民惠民”五大工程,不断提升河湖的功能品质、环境品质、文化品质、服务品质,让每条家乡河,都成为荣昌人的幸福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